未老烛之武,无兄直不疑。
山川岂应舍,爵禄莫长辞。
此志难具纪,外人那得知。
艰危正吾道,贱子且陈词。
【注释】
烛之武: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名瑕。曾为晋文公做下陈国、郑国的救兵。后在晋楚战争中,晋文公用他计退敌,被封为上卿。
无兄直不疑:战国时赵国人张释之,字子严,为人廉直无私。他曾当廷斥责汉文帝的宠臣邓通,说他“无爵,乃封侯”,因此被撤职。
山川岂应舍:指山河险固,不可轻易放弃国土。
爵禄莫长辞:指功名利禄,不能贪恋。
此志难具纪:指自己立志报效国家,但很难详细记载。
外人那得知:指自己的抱负难以让外人知道。
艰危正吾道:指当前的政治局势十分危急,这正是我们应当努力匡扶正道的时候。
贱子且陈词:谦称自己是个地位卑贱的读书人,只能陈说自己的话。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是作者对沈伯含被贬谪一事的感愤之辞。全诗以议论起兴,先发议论,然后抒发感慨,最后表达希望与劝勉之意。
一、首联即事抒情,言志自励。
“未老”两句点明题旨。诗人说:我年纪虽轻,但已具有远大的志向。这志向是高尚的,决不会因年华尚少就放弃;我的志愿是高尚的,决不会贪图个人的爵位俸禄而不加追求。这里,诗人用烛之武、直不疑两个历史人物来勉励自己,表达了他立志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二、颔联抒写志士仁人的忧国之心。“山川岂应舍”,意谓山河险要之地怎么能轻易放弃?“爵禄莫长辞”,意谓功名利禄怎能长久留恋?诗人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身处逆境,却始终坚守着对大义大节的追求和执着。
三、颈联议论抒情。“此志”一句指出自己的志向难以详细记述,因为这种志向是非常高尚的,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和理解的。“外人”一句则进一步说明,尽管自己的志向难以让他人知道,但自己仍然可以毫无顾忌地陈说这些想法。
四、尾联寄望规劝,勉励他人。诗人认为当前政治形势非常险恶,正是需要像自己这样有志之士积极匡扶正道的时候。同时,诗人也以自身的遭遇为例,鼓励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不要气馁,只要能够坚持信念,总有一天会得到重用的。
这首诗的主旨在于勉励别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