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至二月,未有不阴时。
天漏石难补,春寒龙转痴。
莺花偏见妒,笠屐最相宜。
曝背何时献,愁霖且赋诗。

注释:

正月至二月,未有不阴时。

正月到二月,天总是阴沉的(没有放晴)。

天漏石难补,春寒龙转痴。

天空中雨水如漏(像筛子一样),春天的气候寒冷(像冬天一样)。

莺花偏见妒,笠屐最相宜。

黄莺和花朵都偏爱阳光明媚的日子(它们不喜欢乌云笼罩的环境),而竹制草鞋和木屐最适合这样的天气穿着。

曝背何时献,愁霖且赋诗。

晒晒太阳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是愁云密布的天气里只能作诗解闷了。

赏析:

此诗以“苦雨”为主题,通过描写江南阴雨连绵的景色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江南地区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理解。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

首句“正月至二月,未有不阴时”,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即从正月到二月,江南地区总是阴雨绵绵,没有放晴的时候。这种描述既体现了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特征,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天漏石难补,春寒龙转痴”,则进一步描绘了阴雨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这里的“天漏石难补”形象地比喻了雨水如漏般无法阻挡,而“春寒龙转痴”则用龙来形容雨水的无情,表现出人们对春天寒冷天气的无奈与苦恼。

第三句“莺花偏见妒,笠屐最相宜”则转向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黄莺和花朵都偏爱阳光明媚的日子(它们不喜欢乌云笼罩的环境),而竹制草鞋和木屐最适合这样的天气穿着。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第四句“曝背何时献,愁霖且赋诗”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愁绪。他晒晒太阳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是愁云密布的天气里只能作诗解闷了。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

此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生动地描述了江南地区阴雨连绵的景色,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