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珠池上草萋萋,吊鹤徘徊鸦乱啼。
哭昼倚门文伯母,建碑当户孝章妻。
难兄已奉移根议,老友空缄寄泪题。
我已卜邻君省否,小檀栾畔凤台西。
【注释】
媚珠池:即西泠。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密。
吊鹤:指为亡妻而作的挽歌。
文伯母、孝章妻:分别指作者妻子和母亲。
难兄:指作者哥哥。
建碑:指立传。
空缄:徒然封上信封。
已:指作者。
卜邻:占卜邻居。
君省否:您能听到我的话吗?省,听见。否,语气词,相当于“吧”。
小檀栾畔凤台西:指的是作者在西泠桥旁的一个小院子里,种了一棵檀香树,旁边是凤凰台上的小花园。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因丧妻而作此诗,以悼念亡妻之痛,抒发哀伤之情。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悲凉,语言流畅,音韵和谐,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首联“媚珠池上草萋萋,吊鹤徘徊鸦乱啼”,起笔便描绘出一幅荒凉凄迷的画面,媚珠池边,草长满地,秋草萧瑟,一片萧条。那吊鹤的鸣叫,也显得凄凉悲苦,仿佛是在为逝去的亡妻哀悼。
颔联“哭昼倚门文伯母,建碑当户孝章妻”,写到了作者的妻子和母亲,他们都是自己的亲人,也是自己悲痛的源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颈联“难兄已奉移根议,老友空缄寄泪题”,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痛苦。这句诗中,“难兄”和“老友”分别是作者和他的妻子以及母亲,他们都因为作者的离世而感到悲痛。这里,诗人用“奉移根”和“空缄”这两个词语,巧妙地表达了他们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最后一联“我已卜邻君省否,小檀栾畔凤台西”,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已经在小檀栾畔的凤台西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不知道你能否听到我的呼唤。”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伤,同时也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