飐飐香风送芰荷,琅玕两岸水如梭。
欲驱伥虎悬人艾,为狎盟鸥去雀罗。
举目少年竞旗鼓,侧身平地有风波。
停桡不向湘江去,且听沧浪濯足歌。

【注释】

壬申:农历七月十五,古代以干支纪日。

飐飐:形容风势猛烈的样子。

芰荷:即菱角,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可食,叶可制茶,亦可入药。

琅玕(láng gān):美玉的通称。

伥虎:指恶鬼、妖物,这里借指恶人、小人。

狎(xiá)盟鸥:比喻与朋友亲近。

侧身平地:比喻处境艰难或地位低下。

沧浪濯足歌:沧浪是大江名,濯足歌,即《沧浪之歌》。《沧浪之歌》相传为屈原所作,这里泛指歌颂劳动人民的歌曲。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泛舟湘江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首联“飐飐香风送芰荷,琅玕两岸水如梭”,起笔便写景,用“香风”二字点出时令已到八月中秋,此时正值荷花盛开之时;“飐飐”(zhǎn zhǎn)即风吹荷叶翻动的样子,“香风送芰荷”则写出了荷花随风飘荡的情态,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琅玕”是美玉,这里借指荷叶,“水如梭”则写出了湘江上流水的动态,水流湍急,仿佛是一条梭子在飞快地移动,给人一种奔流不息的感觉。

颔联“欲驱伥虎悬人艾,为狎盟鸥去雀罗”,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将自己比作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而将那些邪恶势力比喻为凶猛的老虎,表达了自己想要驱逐这些邪恶势力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亲密无间关系的向往之情。

颈联“举目少年竞旗鼓,侧身平地有风波”,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年轻人正在比赛着旗鼓,而自己则站在岸上观看着这场竞争,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和刺激。然而,当诗人看到那些年轻人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才华时,却不禁感叹自己的平凡和渺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

尾联“停桡不向湘江去,且听沧浪濯足歌”,诗人在这里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停下船桨,不再继续前行,而是选择停下来聆听那些来自远方的人唱出的歌声。这首歌曲虽然只是一首普通的歌曲,但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和感动。

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