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天外奏云和,更忆花前卷白波。
竹醉可随人共醉,鸟歌常喜客同歌。
凤已览辉犹蔚跂,牛曾砺角莫摩挲。
西园亦有此君在,不见王奠可若何。

何来天外奏云和,更忆花前卷白波。

竹醉可随人共醉,鸟歌常喜客同歌。

凤已览辉犹蔚跂,牛曾砺角莫摩挲。

西园亦有此君在,不见王奠可若何。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这首诗:

诗词原文

首联

  • “何来天外奏云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天空中的云彩如同天外传来的音乐,和谐而美丽。
  • “更忆花前卷白波”:此处诗人不仅回想天上的云彩,还回忆了花前的波浪,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

颔联

  • “竹醉可随人共醉”:竹子仿佛沉醉于人间的美好,让人不禁与之一同陶醉。
  • “鸟歌常喜客同歌”:鸟儿欢快的歌声常常引起人们的喜悦共鸣。

颈联

  • “凤已览辉犹蔚跂”:凤凰已经享受过它的荣光,它的身影仍然高傲地站立着。
  • “牛曾砺角莫摩挲”:老黄牛曾经磨利过自己的角,现在无需再被抚摸。

尾联

  • “西园亦有此君在”:即使诗人身在西园,也能感受到这种高雅的情趣。
  • “不见王奠可若何”:如果见不到像王献之那样的人,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注释解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和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诗人通过对比天上的云彩和人间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知音难觅的感叹。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