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高百尺日曈曈,白发萧萧八十翁。
宝历遥颁宸极北,玉衡高转斗杓东。
安眠却便眸双眊,噤口何妨耳不聪。
一岁两春春最好,扶藜缓步语花丛。
【注释】
楼高百尺:指诗人居处之高。曈曈:明亮的样子。宝历:唐玄宗年号(742-756)。宸极:帝王的居所、宫阙。眸双眊:眼睛失明。安眠却便:安息时。双眊,指双眼。噤口:闭口不言。何妨:有什么妨碍。扶藜:手杖。语花丛:在花丛中散步。
【赏析】
此诗写于大历三年(768)春,当时作者已经七十八岁。全诗以白头翁为主人公,写他登高远眺、自伤老迈、乐观生活的情景。诗中没有豪言壮语,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首句“楼高百尺日曈曈”是描写景物。楼高百尺,日出正午,光线四射,照耀着诗人居住的高楼上。诗人登上高楼,放眼远望,只见太阳光芒万丈,光芒四射。“楼高”点明地点,“百尺楼”,点明高度,“日曈曈”,则说明时间正是早晨。“百尺楼”、“日曈曈”都是诗人眼中所看到的景色,也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句“白发萧萧八十翁”则写诗人自身的年龄和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白发”是衰老的象征,“八十翁”,说明诗人年岁已高,“白发萧萧”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头发稀疏、白发苍苍的形象,“八十翁”又写出了诗人年纪之大。“白发萧萧”,是说诗人头上的头发已经稀疏如秋叶,形容人老了。“八十翁”,是说诗人已经活到了八十岁,“白发萧萧”是形容人的发色,“八十翁”则是对人的年纪的一种说法。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既表达了自己年纪已大的事实,又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岁月的感慨。
第三句“宝历遥颁宸极北,玉衡高转斗杓东”描绘了天象变化的景象。“宝历”,指的是唐玄宗年号,“宝历”二字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宸极”,指的是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玉衡高转斗杓东”,则是指北斗星在天空中的运行情况。“宸极北”与“玉衡高转斗杓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表示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北方,后者表示北斗星在东方。这种天象的变化,象征着帝王的威仪和权力。诗人通过观察天象的变化,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第四句“安眠却便眸双眊”则描写了诗人安享晚年的生活情景。“安眠”意味着安然入睡,“眸双眊”指的是眼睛失明。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晚年的时候,不再担忧世事纷扰,而是安心地睡觉,并且因为视力不好而无法看到东西,只能通过听觉来感受世界。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对老年生活的喜爱。
最后一联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一岁两春春最好”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一岁两春春最好”指的是一年之内有两个春天,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诗人认为这样的好时光是难得的,因此应该珍惜。“扶藜缓步语花丛”则描绘了诗人在花丛中漫步的场景。“扶藜”指的是手杖,“缓步”表示缓慢地行走,“语花丛”则是在花丛中说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场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诗人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年岁的感慨;通过描绘自己在花丛中漫步的情景,表达了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以白头翁为主题,通过对老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人生经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