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眉遗冢草毵毵,尽日啼鹃亦太憨。
怪底东京归未得,君王曾唱望江南。

【注释】1.玉钩斜:即玉钩亭,故址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2.蛾眉遗冢:指王昭君的坟墓。3.“草毵毵”三句:说昭君墓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杜鹃鸟整天啼叫不停。4.“怪底”二句:说不知为何东京(洛阳)还没有得到昭君,君王就唱了一首《望江南》。5.“君王”句:指唐玄宗曾为王昭君作《望江南》词,其首句是“日东辽水照宫墙”。

【赏析】此诗咏叹王昭君的不幸命运及人们对她的同情。全诗以景起兴,借对王昭君的怀古来抒发对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君王失国之恨。开头两句写昭君墓上荒草萋萋、杜鹃声声。这两句诗,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把昭君墓地荒凉的景象写得淋漓尽致。“尽日啼鹃亦太憨”,既写出了杜鹃的啼声,又写出了杜鹃的无知和憨态,表现出诗人对这种无知无觉的啼叫的不满。三四两句由物到人,写昭君的不幸遭遇。“怪底东京归未得,君王曾唱望江南。”诗人认为,昭君之所以没有回归故乡,是因为君王没有为她唱过《望江南》曲。最后两句是说,不知道为什么东京(即洛阳)还没有得到昭君,君王就已唱了《望江南》。这是说,昭君没有得到昭君墓,君王却已唱过昭君之曲。

此诗用典贴切,意蕴深厚,语言凝练而富于表现力。前两联写昭君墓地的凄凉景象以及杜鹃鸟的啼叫,渲染出一种凄楚哀怨的气氛;后两联则由物及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昭君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也寄托了诗人对唐王朝衰微不振的深深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