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古木两三株,剩水残山自一区。
闲却茅亭留落日,不知秋色恼人无。
【注释】
萧疏:指树的枝叶稀疏。古木:老树。两三株:两棵。剩水残山:指秋天景色,残阳如火,落日余晖映照下,一片萧瑟。一区:一小块地方。闲却:闲着。茅亭:草舍小亭。茅亭是古代文人雅士休憩之处。落日:夕阳。不知:不觉。恼人无:令人烦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秋景诗。诗人在马文璧的《秋林晚眺图》上题写自己的观感,抒发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热爱之情和对秋风的依恋之愁。全诗语言平易浅近,但意境深远含蓄。
首句写景,“萧疏”二字总括了全篇,勾勒出一幅秋色凄清的画面。诗人用“两三株”来描写树木,用“自一区”来形容秋色,既点明了时间、地点、空间、环境,又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写景,“剩水残山”四字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秋色凄凉的图画,“自一区”与首句遥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秋色的热爱之情。诗人以“闲却茅亭留落日”,表达了自己对秋色的喜爱之情。诗人把“落日”比作“闲却”的对象,巧妙地将秋色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秋色的优美和可爱,使人仿佛看到了那落日晚霞中的美丽景象。
“不知”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秋天美景的留恋之情。最后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秋风和秋色的深深喜爱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