叆叇连霄半不开,罗浮春色暗中回。
新晴未得报钟鼓,惟愿君侯驾月来。

【注释】

正月十五夜: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

奉迎:迎接。

邑侯:县令。雨中观灯雅集:在雨中观赏灯火,进行雅致的聚会。

癸亥:农历六十年一周期中的第23年,即清康熙五十三年。余:我。榕溪:地名,位于今福建南靖。

罗浮春色:指春天的景象。罗浮:山名,为广东罗浮山的别称。暗中回:暗地里显现或出现。

新晴未得报钟鼓:天刚放晴时没有听到报时的钟鼓声,意指时间还很早。

惟:希望;但愿。君侯:对县令的敬称。驾月来:乘着月光前来。

【赏析】

诗题是“正月十五夜”,而作者却说“今采民谣复为甲子灯夕词十六章”。可见诗人是把民间流传的灯夕诗词作为素材,加以创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诗的开头两句:“叆叇连霄半不开,罗浮春色暗中回。”意思是说,天空中云雾缭绕,好像连云层都遮不住似的,而春天的气息却在暗暗地弥漫开来。“叆叇”是形容浓密的云雾,“罗浮”为山名,“春色”则是指春天的美丽景色。这句写景,既形象又含蓄,既具体又概括,将元宵之夜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暗中回”则写出了春天的气息如何悄然地在天地间弥漫,给人以无穷的联想。这两句不仅为后文的叙述和议论作了铺垫,而且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作者写到:“新晴未得报钟鼓,惟愿君侯驾月来。”这里的“新晴”指的是元宵节后的晴朗天气,“报钟鼓”则是旧时人们报晓的方式,即敲钟击鼓来报告时辰。“惟愿君侯驾月来”则是说,只希望县令您乘着月光来到我们这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县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县令的期盼之情。因为县令的到来会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繁荣昌盛的机会。

这首诗通过描写元宵节之夜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县令的期盼之情,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