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青藜太乙精,路通金碧撷英灵。
小妇年来知笔札,挑灯口授伏生经。

【注释】

青藜: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形如雀而青色,古人以为长寿的象征。太乙精:指太乙真人的真气。路通金碧:比喻道路畅通,金碧辉煌。撷英灵:摘取精华,指吸取知识。笔札:书信,书信中常包含学问、见识等。挑灯口授:点着灯火,口授经文。伏生经:《史记·儒林列传》记载,秦博士伏生曾传《尚书》于门人,汉初又有伏胜从壁中传出《尚书》。后来,人们用“伏生”来称传授经典的学者。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园居时学习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描写女子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曾对青藜太乙精”,意思是说这位女子曾经对着青藜和太乙真人的精气进行过学习,她刻苦钻研的精神令人敬佩;“路通金碧撷英灵”,意思是说她的学习途径畅通无阻,能汲取到知识的精髓。“小妇年来知笔札”句,意思是说女子年纪不大却懂得很多,她能够熟练地运用笔墨写信交谈。“挑灯口授伏生经”句,意思是说女子点着灯火,口授经书给老师听。这两句既描绘了女子学习的环境,又表现她学习的态度,同时表明她所学习的都是高深的知识。

诗的后两句描写女子学习的内容。“笔札”即书信,“口授”指口传,“伏生经”是传授经典的老师。“挑灯口授伏生经”一句中的“挑灯”二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暗淡,更表现出女子勤奋好学的精神。“伏生经”一词,使人想起汉代著名的儒学大师伏胜向他的弟子传授经典的情景,因此这里也含有向老师请教的含义在内。

全诗通过描写女子学习的场景,赞美了女子的勤奋好学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