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高树颠,清响一何悲。
草木讵有情,寒暑移其时。
君子在远道,旅归渺无期。
流光恒若斯,我心君焉知。

感遇

风起高树颠,清响一何悲。草木讵有情?寒暑移其时。

君子在远道,旅归渺无期。流光恒若斯,我心君焉知。

注释:

  1. 风起高树颠:形容风吹动高树枝叶的声音特别响亮、凄切。
  2. 清响一何悲:清响即清冷的声音,悲表示哀伤、悲伤。整句意为风吹动高树的声响如此凄凉、悲怆。
  3. 草木讵有情:草木无情指自然界的草木没有情感、生机。
  4. 寒暑移其时:寒暑指季节变化,时指时间。寒暑转移说明自然规律的变化无常。
  5. 君子在远道:君子指品行高尚的人,远道表示远离家乡或他国。这里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身处远方。
  6. 旅归渺无期:旅归指在外旅行后返回故乡,渺无期表示不确定的时间,可能很长时间都回不来。
  7. 流光恒若斯:流光即流逝的时光,恒若斯表示永恒不变。
  8. 我心君焉知:我心指我内心的感受,君为对方。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君子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

赏析:

《感遇》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该诗以风起、草木、君子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通过景物的变化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首句“风起高树颠,清响一何悲”描绘了风起时高树上声音的凄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第二句“草木讵有情,寒暑移其时”,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变迁,体现了诗人对无常和生命的感慨。第三句“君子在远道,旅归渺无期”揭示了君子身居他乡的无奈与遥远,以及旅途中充满不确定性的艰难。末句“流光恒若斯,我心君焉知”则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情和对彼此情感无法言传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深刻的理解与珍视。全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体验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