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飞锡到曹溪,咫尺天津路不迷。
处处浮尘成净土,如如自性即菩提。
翻经石室应摹古,览胜名山已遍题。
度越此间谁得似,昙谟名满竹林西。
诗句释义
1 何时飞锡到曹溪: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上人到达曹溪寺的期待与渴望。飞锡,原指佛教中僧人乘锡杖飞行,此处比喻远上人的到访。曹溪寺,位于今天的中国广东省,是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
咫尺天津路不迷:咫尺,意为极近;天津,地名,今为天津市。意喻即使离曹溪寺很近,道路也不迷乱,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明确。
处处浮尘成净土:浮尘,指世间的杂念、纷扰。净土,意为心灵的纯净之地。此句说明即使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如如自性即菩提:“如如”,佛家用语,指真实不变;“自性”,指本性。菩提,指觉悟。此句强调要通过认识自己的本性(自性),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菩提)。
翻经石室应摹古:翻经,指诵读或翻译经典;石室,指古代学者读书的地方,多建于山崖峭壁上,便于观景。此句表示希望曹溪寺的翻经石室能保存并展示古代学问的精神实质。
览胜名山已遍题:览胜,欣赏美景;题,留名。此句表达了诗人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每处都留下自己的痕迹和心得。
度越此间谁得似:度越,超越,此指修行者的境界超越常人。此间,指此地。此句询问在此修行中,有谁能达到超越常人的境界?
昙谟名满竹林西:昙谟,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禅师昙摩耶尊者的别号;竹林,指东晋时期高僧慧理隐居的地方,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寺附近。此句表达的是昙谟禅师的名声遍布整个中国,特别是杭州地区。
译文
何时你能带着锡杖到曹溪寺来,
你走到哪里都不迷失方向。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是净土,
就像你的本性一样清晰无杂质。
曹溪寺的翻经石室应该保留古时的精髓,
你已经在名山大川留下你的足迹。
在这中间,谁能比得上你的境界超脱,
只有那位昙谟禅师的名字在竹林西边流传。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远上人在曹溪寺的行为和影响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诗中的“何时飞锡到曹溪”一句,生动传达了诗人对远上人到来的期盼之情。而“咫尺天津路不迷”则反映了诗人对曹溪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清幽的赞赏。诗中的“处处浮尘成净土”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中内心清净、超越世俗纷扰的理解。最后一句“度越此间谁得似”,则是对远上人修行成就的一种赞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更高修行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哲学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