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不到梅庵寺,今日重过见早梅。
石凳花开舄已往,松林烟静鹤初回。
师因采药云深去,客为寻幽雨后来。
却羡经坛清净处,菩提应不着尘埃。

【注释】

梅庵:位于浙江天台县,有“天下第一梅”之称。上人指僧人。

石凳:寺庙前的石头凳子。

早梅:春天最早的梅花。

松林烟静鹤初回:松树林里烟雾缭绕,清静中一只白鹤刚刚飞回。

云深去、雨后来:采药的人云游到山深处去了,寻幽的客人雨后来到这山中来了。

经坛:佛寺里的讲经坛。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重访梅庵,但上人不在,故不遇;次联写在梅庵所见之景;三联写梅庵僧上人在山中采药,诗人因寻幽来此,而僧已离去;末联则说:羡慕那些能远离尘嚣的地方,修行者应该不受尘埃污染。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78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前往越州(今浙江绍兴)任刺史路过梅庵时所作。

首联“几年不到梅庵寺,今日重过见早梅”,点明此行的缘由,即诗人此次赴任前曾数次造访梅庵寺,但每次都未遇到上人;如今自己终于如愿以偿地重游了梅庵,看到了盛开的早梅。

颔联“石凳花开舄已往,松林烟静鹤初回”,紧承首联而来,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石凳花开”句中的“花”指的是梅花,诗人之所以用一“花”字,是因为他此时看到的情景与往年不同,以往看到的只是满山的梅花,而今年看到的却是满山的鲜花,所以用“花”字来概括;“舄”字指鞋子,是说诗人当年曾经多次来此游览。“松林烟静鹤初回”一句中的“烟”,是指松林中的雾气,因为诗人刚从远处走来,所以看到的景象是一片朦胧的薄雾笼罩着松林,而当走近时又觉得松林中一片寂静,没有一点声气。“初回”二字表明这是鹤第一次在松林中出现。

颈联“师因采药云深去,客为寻幽雨后来”两句写梅庵上人外出和诗人的到来。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发现前面有一个采药的人正在云深之处,于是他就向那采药的人走去,想要和他一起采药。然而当他走到采药人的身边时,却发现那个采药的人已经不在山中了;于是诗人只好失望地离开了。诗人在山上行走时发现前面有一条小溪流过,于是便想下到溪中去洗个澡,可是当他走到溪边时,却发现溪水已经被雨水淹没,于是他只好又回到了山上。由于下雨的缘故,山中的路都变得湿滑难走,诗人只好小心翼翼地走着。当他走到一座庙前时,突然听到一声鹤叫,于是他便顺着声音找去,发现那里有一只白鹤刚刚从松林中飞出来。

尾联“却羡经坛清净处菩提应不着尘埃”。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所在,也是诗人的感慨所在。“经坛”是指寺庙内供奉佛陀说法的坛台,“清净处”则是形容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诗人在这里感叹道:如果能在这样的地方修行该有多好!但是佛祖的教义告诉我们,一切修行都是离不开世俗生活的,因此我们无法脱离尘世而独自修行。所以虽然这里的环境非常清幽,但却不能让我们真正地摆脱尘埃。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深远。通过对梅庵寺和梅庵上人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虔诚信仰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感,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