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书遥自蓟门驰,关塞萧萧动鼓鼙。
血战已闻膏草莽,神谋何日复城池。
女真祸宋须张浚,回纥危唐急子仪。
自古中兴凭将略,草茅不乏帝王师。

诗句赏析

《辽报再陷开原》

在明代诗人张嗣纲的笔下,《辽报再陷开原》不仅展现了一幅边疆战争的画面,更是对国家兴衰和军事将领才能的深刻反思。本诗通过描绘羽书飞驰、关塞鼓声等紧张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将领英勇与策略的赞美。

译文

羽书遥自蓟门驰,关门萧萧动鼓鼙。
血战已闻膏草莽,神谋何日复城池。
女真祸宋须张浚,回纥危唐急子仪。
自古中兴凭将略,草茅不乏帝王师。

注释

  • 羽书:古代用于紧急军情的报告书,通常由信使骑快马传递。
  • 蓟门:指北京附近的蓟州地区,古称。
  • 关塞:古代关口要塞。
  • 膏草莽:指战场,草莽中充满了血迹。
  • 神谋:高超的策略或智谋,此指将领的谋略。
  • 女真:金朝的别称,历史上曾对宋朝构成威胁。
  • 张浚:南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曾力挽狂澜于危局。
  • 回纥:古代民族名,后成为唐朝的藩属国。
  • 子仪:唐代名将郭子仪,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赏析

《辽报再陷开原》这首诗是作者对明末边疆战事的记录,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示了战争的惨烈和对将领的敬仰。诗中的“羽书”与“关塞”构成了一幅边疆紧张的军事图景,而“血战已闻膏草莽”则直接表达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诗人通过对将领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英勇将领的崇高敬意。

诗中的将领不仅是军事行动的领导者,也是国家安危的关键人物。诗中提到的“张浚”和“郭子仪”,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了南宋和唐朝的军事才能和忠诚,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将领在不同时期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将领勇气和战略眼光的赞扬。在诗人看来,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其能否拥有像张浚和郭子仪这样的将领。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和国家责任的重视,也反映了他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学素养。

《辽报再陷开原》不仅是一篇描写战争的诗歌,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将领的赞美和对战争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朝末年的战争画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