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淮南思小山,班荆树下听潺湲。
林泉自古亦云好,鱼鸟何时相与闲。
龙出戛金沧海上,鹤驯唤铁白云间。
是谁手种三花树,独往玄洲勘大还。

题安可久山水之闲卷

大隐淮南思小山,班荆树下听潺湲。

林泉自古亦云好,鱼鸟何时相与闲。

龙出戛金沧海上,鹤驯唤铁白云间。

是谁手种三花树,独往玄洲勘大还。

注释:

  1. 大隐淮南思小山:在淮南地区隐居生活,思念小山(可能是指作者的家乡或某个特定的地点)。
  2. 班荆树下听潺湲:在荆树下坐下来,聆听水流潺潺的声音。
  3. 林泉自古亦云好:自古以来,山林泉水就被认为是美好的。
  4. 鱼鸟何时相与闲:鱼和鸟何时能够一起享受悠闲的时光呢?
  5. 龙出戛金沧海上:一条龙从大海中跃出,震撼了沧海。
  6. 鹤驯唤铁白云间:一只鹤驯服了铁,飞到了白云之间。
  7. 是谁手种三花树:是谁种下了三棵花树?
  8. 独往玄洲勘大还:独自前往玄洲,进行一番考察和研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诗。诗人以“大隐淮南思小山”开篇,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然后通过“班荆树下听潺湲”描绘了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认为它们自古以来就是美好的。而“鱼鸟何时相与闲”则引发了对和谐共处、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动物,描述了龙从大海中跃出、鹤驯服了铁并飞翔于白云之间的场景,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叹。最后一句“是谁手种三花树”,则提出了一个疑问,暗示着诗人想要亲自去探索和研究这个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世界的深深敬畏之情。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