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帆飞度下邳城,两岸青山鹢首迎。
风约河声归海近,云低树色傍淮平。
子房流落编书在,玄德驱驰髀肉生。
欲吊古人无处问,飞蝗过后雁哀鸣。

【注释】

邳州:地名,今江苏省沛县。

轻帆飞度:轻快的船帆飞驶过。

鹢首:即“鹢”,一种水鸟,形似鹤而稍短,有长尾。古代用它来装饰船头。

风约河声:风吹动河水,发出声音。

云低树色傍淮平:云朵低垂,映衬着淮河两岸的树色平缓地展开。

子房:韩信(?-公元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曾为布衣之交,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因背弃项羽自立,后被杀于长乐宫钟室。

玄德:指刘备,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与关羽、张飞在涿郡起兵,后联合曹操共抗袁绍,建立蜀汉政权。

欲吊古处无处问:想去凭吊古人却无处可问。

飞蝗过后:蝗虫成群飞过。蝗虫,也称“螽斯”,俗称“蚂蚱”。

雁哀鸣:大雁叫声凄切哀婉。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言古诗,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叹和对现实的忧虑之情:

开头两句写景,以“轻帆”起兴,描写出一幅下邳水乡的图画,接着用两个比喻描绘出一幅江上归航图景:

“轻帆飞度下邳城,两岸青山鹢首迎。”下邳城地处江苏徐州以南,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诗人乘舟经过下邳,只见轻快的帆儿掠过岸边,两岸青山像鹢首一样迎着帆儿。这里的“鹢首”指的是鹢鸟,是水鸟的一种,这里用来代指船头。

第三句紧接二句,写风约河声,云低树色,写诗人所见所闻,也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归途的畅快。

第四句“子房流落编书在,玄德驱驰髀肉生”,写历史上著名的两个人物。韩信(前3世纪末—前196年),西汉初年著名军事家,杰出的政治家。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韩信受萧何推荐入汉拜将,随刘邦击秦军于关中。楚汉相争时,他先投项羽,后归刘邦,屡出奇计,战功赫赫,官至丞相。刘邦建立汉朝后,他被封为淮阴侯,被刘邦忌妒,先是被降职削权,后被诱捕处死。“子房”,即指韩信。“编书”,指写作或著述,“玄德”指刘备,字玄德,汉左将军宜城亭侯刘祯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刘备在荆州时与诸葛亮等结为异性兄弟,共同从事革命事业,后来联合各地军阀,建立蜀汉政权。“髀肉生”语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意思是说:“我常常骑马驰骋,大腿上的毛都掉了。”“髀肉生”形容久不骑马,腿上的肉已经长出来。这句诗的意思是:子房如今已经流落失意,只能借读书消磨时日;而玄德却还在奔波劳累之中,大腿上的肉已经长了出来。

第五句“欲吊古处无处问”,“欲吊古”是说想要去凭吊古代英雄豪杰,然而却没有地方可问。

第六句“飞蝗过后雁哀鸣”,写飞蝗过后的景象。大雁在秋天南迁,飞过北方时,往往遭遇蝗灾。这一句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也是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整首诗意境清丽,风格沉郁,语言朴实流畅,善于抓住典型景物进行形象的刻画,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