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古柳根,一犬吠柴门。
欲记诗成夜,问人何处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诗歌内容、作者及有关知识,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体会情感,分析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注意不要遗漏要点,同时还要注意语言风格,注意注释的提示。
“系舟古柳根”,系舟:把船系在岸边。系舟:把船拴在岸边。古柳:老柳树。根:树根,比喻码头或岸。
“一犬吠柴门”,一犬:一只狗。柴门:用柴草编成的门。
“欲记诗成夜,问人何处村”,欲:想要;记:写;何:哪里;夜:晚上;村:乡村。
译文:
我来到十八里塘的岸边,系着小船停泊在那古老的柳树下边,一声狗叫从里面传出,传来了那熟悉的柴门声音,我写下诗行,想要记录下这个夜晚的情景,却不知道这渔舍的主人是谁?
赏析:
首句写自己来到十八里塘的岸边,系着小船停泊在那古老的柳树下边。“系舟”二字,交代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来此垂钓,而“古柳”则点明自己此行的地点——十八里塘。“古柳”之“古”,不仅是指年代久远,也指它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给人以宁静、肃穆之感,为下文的写作营造了一种特定的氛围。而“根”字则暗示出此地水深港阔,是垂钓的好地方。“一犬吠柴门”一句,则写出自己来到十八里塘的所见所闻:一个牧童在柴门前放牧,听到有人来访就出来迎接,并热情地与自己打招呼,询问自己来自何处。
第二句紧承上句牧童的话,说自己想要记下这个夜晚的情景,却不知道这渔舍的主人是谁。“欲记”一词,表明诗人此时的心情十分激动,他想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回忆时使用。“问人”二字,则表明诗人此时正处在一种迷茫之中,不知如何去面对这个陌生的渔舍的主人,因此才会向他询问自己的来历。而牧童的回答也进一步印证了诗人此时的茫然无措:他只知道自己是来钓鱼的,但不知道这个地方的主人是谁。这种情景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人感到一种亲切感和陌生感交织在一起,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十八里塘边垂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感受。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他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灵活多变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整首诗呈现出优美的韵律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