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不定在何边,起视长堤树影偏。
客恨不如风里树,一枝吹落向南天。
注释:风声在何处,无法确定。我起身一看,只见长堤上的树木影子斜斜地映在水面上。客居他乡的愁恨不如风中的树,被吹落向南天。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遇到阻碍时的无奈和惆怅之情。首句描绘了风吹动树叶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艰难。第二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不如那随风摇曳的树枝般自由、轻松的心情。第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助,只能寄希望于南方的天空。全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情感深沉而含蓄。
风声不定在何边,起视长堤树影偏。
客恨不如风里树,一枝吹落向南天。
注释:风声在何处,无法确定。我起身一看,只见长堤上的树木影子斜斜地映在水面上。客居他乡的愁恨不如风中的树,被吹落向南天。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遇到阻碍时的无奈和惆怅之情。首句描绘了风吹动树叶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艰难。第二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不如那随风摇曳的树枝般自由、轻松的心情。第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助,只能寄希望于南方的天空。全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情感深沉而含蓄。
夜泊彭山江口 锦城平日暖,旅泊始知寒。 键蜀中分地,岷峨相向看。 冈连三女冢,水疾二郎滩。 芦苇风吹急,萧萧汉将坛。 注释: 锦城:成都的别称。平日里很温暖,但旅行时才感受到寒冷。 犍蜀中分地:指四川中部地区。犍为和蜀郡是四川盆地中部的两个县,这里指四川中部地区。 岷峨相向看:指岷山和峨眉山相对而立。岷山位于四川西部,是四川省的象征;峨眉山在四川西南部,也是四川省的象征。这里形容两地相隔很远。
诗句释义 1 修觉寺:这是指汉时修建的觉寺,唐代时期,上皇皇帝曾题写了“觉”字。 2. 苍翠驱津筏:指在寺院周围,苍翠的树木茂盛,可以驱散渡船停泊的浮筏。 3. 虚空转石梯:意指寺院内石阶如同在虚空中旋转。 4. 江声文井外:指的是寺外的江水声如同文字的韵律一样流淌。 5. 山色武阳西:指的是寺院周围的山脉颜色如武阳(今河南省林州市)西面一般。 6. 寂寞僧房里:描述的是在寂静的僧人居住的地方
《桂林风谣二首 其一》的原文如下: 夜坐多蚊母,秋成半芋魁。 寄桑传酿法,文石中碑材。 戍饷资桥税,山田仰粪灰。 广南商贩到,盐厂雪盈堆。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和赏析: 诗句翻译: 1. 夜坐多蚊母 - 夜间坐在室内,被蚊子困扰(注:此处“蚊母”可能指的是蚊虫或蚊子)。 2. 秋成半芋魁 - 秋天收成的芋头有一半是多余的(注:“魁”通常指芋头的顶部
【注释】今年:今年收成好。顿丰熟:庄稼丰收,十分丰满。玄室:道家修炼的地方,这里指书房。寄字:《庄子·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意思是说真人睡觉时,心无杂念,所以叫“寄字”。琴台: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大夫俞伯牙善弹琴,他的老师盲人钟子期很赏识他的琴艺。伯牙死后,人们就把他和钟子期常去游玩的江边叫作“高山流水”,并在山上立了一块碑,刻上“高山流水”四字。后来人们把“高山流水”作为知音的代称
温江道中 温江离省近,民俗向称饶。 处处是流水,时时当度桥。 沤麻成白雪,酿酒比红蕉。 底事归心发,惊闻估客桡。 注释: 温江:地名,在四川省成都市附近,靠近成都。 温江离省近:指温江离成都很近。 民俗:民间风俗习惯。 向称饶:过去一直很富裕。 处处是流水:指温江到处都有流水的地方。 时时当度桥:指在温江经常要过桥。 沤麻成白雪:指沤麻的白浆像雪一样白。 酿酒比红蕉:指酿酒的颜色比红蕉还要红
【注释】 归宗岩:在广东新会县西北。 舆行:坐车行走。行相半:指行程的一半,即四分之三。 山回径转:指山势蜿蜒曲折,道路迂回曲折。 野亭:指郊外的亭子。并席:并列坐在一起。 官渡:官道上的渡口。马同舟:指官道上骑马的人和乘船的人。 树古根盘道:指树根盘绕在山间道路上,形成奇特景观。石咽流:指石头堵塞了流水。 日斜人境寂:太阳西斜,人声寂静。 谷鸟转啾啾:山谷中的鸟儿鸣叫不停。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客邸当良夜,观空在一庭。 - 注释:客人的居所正值一个美好的夜晚,整个庭院空旷宁静。 - 赏析:这句诗通过“良夜”与“观空”两个词表达了夜晚的静谧和空旷的感觉,营造出一种静寂的氛围。 第二句:月为片水白,云作断涯青。 - 注释:月亮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皎洁,而天空中的云彩则像一道道青绿色的界限。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画面,通过对比月光和云彩的颜色
【赏析】 寄林茂之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成都写给朋友的。诗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与君期入蜀,珍重尺书回。” 这两句意思是说:我与你约定一同前往四川,希望收到你的回信。 第二句:“只索诗篇寄,不同朋友来。” 这两句意思是说:我只能将我的诗篇寄给你,不能让你来四川与我相聚。 第三、四句:“益州香米熟,官舍菊花开。” 这两句意思是说:四川的香米已经成熟了,官舍里的菊花也开放了。 第五
【注释】: 双流:指两条河流。万里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古时吴王夫差为了防御越军入侵所建。双流径:指两道流水。已存:已形成。薄寒成翠色:微寒的天气,使树木的绿色更加浓密。疏雨点黄昏:稀疏的春雨落在黄昏时分。竹柏密他树:指周围的其他树木都被竹林和柏树遮挡。水云平过村:指水波荡漾,与云朵平齐,穿过村庄。群乌栖欲尽:一群乌鸦已经飞得差不多了。才到县西门:才到达县门。县西门:指县城的北门。 【赏析】:
【注释】 1. 荒园:指诗人隐居的荒园。涉:游历。趣:情趣。 2. 胡:同“湖”,湖泽。 3. 鹤迎防践稻:大雁迎风而飞,稻田被踩平了。 4. 鱼戏欲翻荷:鱼儿在荷叶上嬉戏。 5. 儿辈知余懒:孩子们知道我懒散。 6. 僧寮占处多:和尚住的庵堂很多,占据着许多地方。 7. 连宵无月色:连续几夜没有月亮。 8. 微雨湿烟萝:细雨滋润着烟蔓草。 【赏析】 诗是描写作者归隐田园生活和心境的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曹学佺的《皖口阻风二首》便是这样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 首句“风入天门吹欲开,马当虽险却奔回”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风从天门吹来,仿佛要打开那神秘的门户,而马当山则在这风的推动下显得险峻而又充满生机。这一句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的力量,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爰居欲避应何处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问君此去欲何之,江北江南各一涯。 - 注释:在询问你的此次离去,是前往何处?你将要前往的是北方还是南方?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邓汝高的深深关切和不舍。通过询问,诗人表达了对邓汝高去向的好奇以及对其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分别时刻的情感体验。这里的“一涯”既指地理上的不同方向——北与南,也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不同境遇和选择。通过这样的对比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联系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关键词,进行具体分析。“微月斜阳影已低”意思是:微薄的月光斜照在已经落去的残阳之下,影子已经变得很低矮了。“霜风四起夕凄凄”意思是:寒冷的秋风刮起来的时候,傍晚显得十分凄凉。“乌生两翼不飞去,只在白门城上啼”意思是:乌鸦生出双翼但并不飞走,只在白门楼上哀鸣。“白门城上”是金陵城的别称。“乌”指乌鸦
【注释】 1. 度岭:指越过岭,这里泛指南方。 2. 穿林境:指穿过山林。 3. 孰如:哪里比得上。 4. 怀人:怀念亲人。 5. 一树梅花:形容孤零零的梅花树上只有一棵梅花。 6. 岁除:一年将尽。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独自遥望远方亲人的情景。 首句“度岭穿林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过岭穿林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怀人遥望片云居”
【解析】 此诗写山中佛寺暮钟声的幽韵,以及禅房中的清寂生活。全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 译文:山下层层起暮烟,山中一点佛灯燃。僧家功课如常事,只有朝昏无岁年。 注释:暮烟:傍晚时分的云气。佛灯:指寺院内的灯光。朝昏:早晚。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寺庙的所见所闻,通过写寺庙中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用“暮烟”、“佛灯”来营造一种寂静的氛围,表现了山中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同时
去年荔枝初熟,初时营建阁楼以供观赏。 今岁阁成风雨肆虐,荔果纷纷坠落。 他处虽萧条,尚可寻得希望; 忍心在繁华中,目睹荔枝之落? 注释: 1. 荔枝:一种水果,果实呈球形,表面有突起的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很多人喜欢的水果。 2. 荔枝叹三首:曹学佺创作的一首诗,共三首,分别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对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批判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怀。 3. 古时进贡荔枝事:古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