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戍十年,拜爵苦不早。
蒙茸卷征衣,春风吹远道。
少妇倚高楼,王孙踏芳草。
只恐见时颜,不似别时好。
辽海戍十年,拜爵苦不早。
春风拂征衣,王孙踏芳草。
只恐颜面异,不如别时好。
译文:
在辽海边境驻守十年,渴望早日获得爵位却迟迟未得。风吹过我破旧的战袍,卷起尘埃,我踏上遥远的征途。少妇倚靠在高楼之上,而我的王孙则踏着满地的芳草。我担心见面时会失去往日的笑容,那笑容比任何时刻都更加珍贵。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变化,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忧虑。诗人以“辽海戍十年”开篇,点明了自己长期驻守边疆的身份和时间之长,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对春风和春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春天的到来给士兵带来的愉悦和生机。然而,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诗人很快被卷入了军旅生活的忙碌之中。
诗中的“只恐颜面异”,既反映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也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担忧。他担心在战场上的表现会与以往有所不同,从而影响自己在家人心中的形象。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忧虑的结合:一方面他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能够回到家乡;另一方面他也害怕一旦回家,可能会失去在战场上锻炼出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这首诗虽然语言简练,但情感深沉,生动地展现了边疆将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它不仅仅是对战争的直接描述,更是对人性、家国情怀和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