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觉凉早,披衣过漏声。
关河今夕戍,秋月想同情。
世乱无家好,身劳遇物轻。
知君重意气,西向拂龙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林下觉凉早,披衣过漏声。
注释:在树林中感受到早晨的凉爽,于是穿上衣服,走过滴答作响的更漏声。关河今夕戍,秋月想同情。
注释:今晚守卫边疆,看到秋天的月亮让我想起了家乡和亲人。世乱无家好,身劳遇物轻。
注释:在乱世中没有家园可以留恋,身体劳累却容易对万物产生轻视之心。知君重意气,西向拂龙精。
注释:我知道你重视义气,所以在这里向西面对着龙脉,象征着你坚定的意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听到更漏声时的情景。通过对比“凉”与“热”、“穿衣”与“披衣”来表现时间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感受。诗中的“漏声”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还可能象征着战争或动荡带来的不安。而“关河”则可能暗指国家的边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第二联“秋月想同情”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可能是由于身处异地、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最后两句“世乱无家好,身劳遇物轻”反映了作者对于乱世中生活的无奈和对物质世界的轻视,这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内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