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天人罢董山,谁怜日驭已西倾!
游从麋鹿身将隐,谶应龙蛇意未平。
晋代犹留靖节谥,汉家原重孝廉名。
即看墓石封题处,尚有贤书是「大明。
诗句释义
1 三策天人罢董山:这一句表达了董天鉴被朝廷三番五次任命为官职,但最终未能实现理想,如同天上的星辰被云遮住一样。
- 谁怜日驭已西倾:这里的“日驭”指的是太阳神,太阳神已经向西倾斜,暗示着太阳的衰退或衰落。
- 游从麋鹿身将隐:这里用“麋鹿”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将要退隐或隐居。
- 谶应龙蛇意未平:谶是一种预示或预言,龙蛇是中国传统中吉祥和权力的象征,这一句表明自己的抱负尚未完成或未被理解。
- 晋代犹留靖节谥:晋代指的是三国时期的东晋,这里指代的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的谥号“靖节”意味着其一生清正廉洁,不受世俗污染。
- 汉家原重孝廉名:汉朝时期十分重视“孝”和“廉”的品质,这里暗指董天鉴虽然有才学但未必能获得重用。
- 即看墓石封题处:这里提到墓石上会有封题,意味着墓主去世后会有后人进行纪念或铭文记录。
- 尚有贤书是「大明:这里的“贤书”可能是指墓主生前留下的书信或者文章,而“大明”可能是对墓主的一种尊称,如“大儒”、“大学者”等。
译文
董天鉴三次被朝廷任命却未能成功,谁还能同情太阳神已经西沉?
我与麋鹿相伴,即将隐退。预言中的龙蛇之象仍未平息。
晋代时我还留有“靖节”的谥号,汉朝时期我一直被重视为孝廉。
墓石上的封题还在,但我的贤书还远未完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董天鉴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感慨。通过使用象征和隐喻,诗人展现了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未能得到认可的心情。诗中的“日驭西倾”和“龙蛇意未平”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前辈的尊敬。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是对一位古代文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