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褐裹连城,谁怜后世名。
艰难谙物态,老大减才情。
我既宁为我,卿还自用卿。
家邻东海上,不负鲁先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此诗为诗人自述,通过描写自身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慨叹。
“披褐裹连城,谁怜后世名。”披着粗布,包裹着连城之璧,谁能怜悯我的后代会享有盛名呢?“披褐”句用典。“连城”出自《战国策·赵策》:“秦王以十五城请易璧”,意谓自己贫贱如蓬麻之衣、茅舍之盖,而拥有连城之璧。“连城”是古代对价值极高的宝物的美称,这里指代自己的才华。“谁怜”句暗含自谦之意,说自己虽被赏识,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只是暂时屈居人下。“宁”意为宁愿。“我既”“卿还”两句,写诗人不愿做官,只愿做一个隐逸之人。“家临东海上,不负鲁先生。”“家邻东海上”,即家在东海边上。“东海上”三字,写出了诗人的家世背景和地域环境。“不负鲁先生”一句,意谓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坚守节操,不会像孔子的弟子颜回那样,因贫穷而受辱,辜负先师孔子。“颜回”句化用典故。《论语·雍也》中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这几句表明颜回虽然贫穷,但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颜回”句暗含自况,说自己虽遭贬谪,仍能保持清白的节操,不与权贵同流合污。
【答案】
谁怜后世名。艰难谙物态,老大减才情。我既宁为我,卿还自用卿。家邻东海上,不负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