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见即言还,望云归远山。
舟行白鸟外,路出绿阴间。
邻父开松径,家童扫竹关。
世途方扰扰,谁复似君闲。
【注释】
乍见:刚刚见面。即言:便说。望云归远山:望着天上的白云,好像要飞到远方的山里去了。舟行:船行驶。白鸟外:白色的鸥鸟在江外飞翔。绿阴:绿色的树木。间:夹杂其中。邻父:指同姓或同辈的人,这里指邻居。松径:松树成荫的小道。家童扫竹关:家里的小童打扫竹制的门扉。
【赏析】
《送客还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仕途不顺的心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朴素无华,意境优美清幽,富有情韵。
首句“乍见即言还”,交代了与友人相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乍见,即初次见面;言,说话;即,就;言还,表示就要回去之意。《古诗源》中对此解释为:“乍见即言还,言将去也。”《文心雕龙·体性》:“自初入笔,便有矩范。思不环流,字不乱趣,故辞达而理举,事明而词切。”
第二句“望云归远山”,用望云归远山比喻朋友要归去,既形象生动,又含蓄委婉。这一句中的几个关键字语,分别是“云”、“归”、“远”。
第三句“舟行白鸟外,路出绿阴间”,描写了船行走在白鸟之外、绿树之间的情景。白鸟,白色的鸥鸟,这里借代船行的速度之快。
第四句“邻父开松径,家童扫竹关”,描绘了邻居的父亲打开松树做成的小径,家中的童子打扫竹制的大门的场景。
第五句“世途方扰扰,谁复似君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写景来表现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仕途不顺的心情。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把离别时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