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独宿寝衣轻,覆簟余香似有情。
门掩青苔秋淡泊,心同白露晓澄清。
新诗夜得思贻友,灵药朝餐学养生。
但乞闲身长似此,已将云雾等浮名。
【注释】:斋:书房。清高:指心境清高。
【赏析】:此诗写诗人秋晨独宿斋室,心旷神怡之情。首联点出“早”字和“独宿”的情状,颔联写斋室中的情景。颈联写诗人在清静之中得到新的启示,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之心。全诗语言平淡自然,风格清新隽永。
高斋独宿寝衣轻,覆簟余香似有情。
门掩青苔秋淡泊,心同白露晓澄清。
新诗夜得思贻友,灵药朝餐学养生。
但乞闲身长似此,已将云雾等浮名。
【注释】:斋:书房。清高:指心境清高。
【赏析】:此诗写诗人秋晨独宿斋室,心旷神怡之情。首联点出“早”字和“独宿”的情状,颔联写斋室中的情景。颈联写诗人在清静之中得到新的启示,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之心。全诗语言平淡自然,风格清新隽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共有八句。 诗句释义: 1. 三山标海裔,五岳名中州。 - “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象征着神话中的仙境,而“五岳”则是中国五大名山。 2. 安知金马碧鸡外,乃有点苍千仞之神丘。 - 这里用“金马碧鸡”来代指京城长安,而“点苍”则是指云南的大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川的向往。 3. 愚公有力不得移,至今郁郁蟠荒陬。 - “愚公”指的是传说中的老人智叟
王士性的《点苍山歌》,以明朝诗人特有的豪迈笔触,描绘了点苍山的壮美景色和深厚文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首句解读: - 明哲保身:“明朝惜别还分手”表达了在明朝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这里,“惜别”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而“分手”则反映了离别的必然性。 - 自然景观:“萝月西风待君久”描绘了秋天夜晚的自然景象,以及等待友人的孤独心境。“萝月”暗示着朦胧的月光
下菰长烟 注释:下菰:即菰草,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译文:烟雾缭绕的菰草中,隐约可见那废弃的垒台。 赏析:此句开篇点题,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古意盎然的水乡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沉静而略带哀愁的基调。 坡陀废垒青天侧,至今传是春申宅。 三千剑客化为尘,蔓草荒烟但萧瑟。 译文: 注释:坡陀:山坡上的土丘或小山丘。 译文:如今那些曾经的剑客们已经化为了尘土。只有野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显得如此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龙洞云归 弁冈东走临具区,灵牝下接龙宫居。 - 释义:龙洞中的云雾归来了。 - 译文:在弁冈东面行进,临近具有龙洞的地方,那里有一头神奇的雌性动物(龙),它居住在那里。 - 注释:弁冈:山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具区: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今天的上海市青浦区附近。 2. 常时出云作霖雨,每为下土苏焦枯。 - 释义
西塞山前日欲暮,江树离离起烟雾。 西塞山上的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苍郁,江面上升起了层层薄雾。 元真仙驭不可攀,时听渔歌隔溪渡。 那高远的仙境难以企及,只能听到渔夫们歌声悠扬,隔着小溪传来。 湾头酒贱鳜鱼肥,红尘不上绿蓑衣。 江湾处酒价便宜,而鳜鱼也长得肥美,这世外桃源的生活远离尘嚣。 投竿倚棹看新月,犹见双双白鹭飞。 放下钓竿靠在船舷,望着明亮的新月,还能看见一对对白鹭从天空中飞过。
金盖出云 峨峨金盖,指金色的伞盖。金盖出云:比喻金伞在天空中飘荡。峨峨:形容山势高峻。金盖:这里代指金銮宝盖。苕:山名。在今安徽天长县西南。《元和郡县志》卷二载:“苕山,在州西七十里。”《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引《图经》曰:“苕山,一名东吴山,有石室,相传吴王阖闾所为也。” 中天削出青瑶簪:中天:中间;削出:露出。青瑶簪: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形似簪子,用玉石制成,故称。 白云无心出岩岫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近代丹青谁第一,南有魏公北有高。 —— 在现代绘画中,谁是第一?南方有魏公(指文同),北方有高崇。 - 魏公:指宋代画家文同,以画墨竹闻名。 - 高崇:这里可能指的是其他南北两地的杰出画家或艺术家。 2. 风流雄混各臻致,下视刘商儿女曹。 —— 各种流派和风格都达到了极致,向下看那些模仿名家的作品就像孩童一般。 - 风流雄浑:形容画风宏大、气势雄伟,具有豪放的特点。 -
这首诗是宋代画家米芾的《题南宫米元晖所画山水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前代几人画山水,逸品只数南宫米: - 前代几位大画家中,只有南宫米(即米芾自己)的作品被认为是“逸品”。逸品是指超越常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南宫米山水画的高度赞赏和推崇。 2. 海岳楼前北固山,顷刻云烟生满纸: - 描绘的是一幅以“海岳楼”(可能是苏州的某个古建筑)为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衡山景色的诗。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分析: 第一句:“衡山山顶岚光生,翠雾直与山俱横。” 这句诗描绘了衡山山顶的景象,山顶上飘荡着绿色的烟雾,与山峰一样直挺挺地横卧在那里。 第二句:“轻云低拂北流水,落日半隐鸠兹城。” 这句诗描述了天空中的白云轻轻摇曳着,仿佛是在抚摸着北面流淌的河水,而太阳则半藏于鸠兹城的上空。 第三句:“一片松花忽吹起,反覆阴晴生眼底。”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道场霁晓:清晨的道场。霁,意为天晴;晓,意为早晨。 2. 城山:指山名,位于城南山上。簇金芙蓉:形容山峰如同盛开的莲花一样。 3. 飞标:高挂的标枪或标志物。特立:特别突出。 4. 岩前:山岩之前。风来虎听法:风声仿佛在虎听佛法的声音。 5. 烟外客至:云雾之外迎来的是客人。僧鸣钟:僧人敲响钟声。 6. 云岚:云雾缭绕的山峦。乍卷浮初日:突然卷起覆盖初升的太阳。 7.
叠韵 春回溪口报舟师,犹悔乡园负宿期。 临事我惭程不识,阅人谁是魏无知。 闻笳欲下清宵泪,折屐虚怀胜日棋。 莫任江湖轻浪迹,食芹曾切尚方思。 注释: 1. 叠韵:指诗中押韵的部分重复出现。 2. 春归溪口报舟师:春天回到溪口,向舟师报告(消息)。 3. 犹悔乡园负宿期:仍然后悔没有在乡园过夜。 4. 临事我惭程不识:面对事情时,我感到惭愧,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处理(程不识,指古代贤臣) 5.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景,展现了古寺、禅房、流萤、宿鸟等元素,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在寂静中寻找真理的心境。 首句“古寺昏钟日已沉”,以黄昏时分的寺庙为背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夜色的降临。这里,“昏钟”指的是寺庙里传来的悠扬钟声,它似乎在宣告夜幕的来临。而“日已沉”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将读者带入一个即将进入夜晚的氛围中。 第二句“禅房花木自成阴”,描绘了禅房周围繁茂的花木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庄贰教志明的回应,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赞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慨。 第一句“喜君儒雅可吾师”,意为我很高兴你是个有学问、有风度的人,可以当我的老师。这里的“儒雅”是指人的品质高尚,学识渊博,能够为人师表。而“吾师”则是对自己谦虚的表达,表示自己愿意接受他的指导。 第二句“燕集山堂几订期”,意思是我们经常在山堂聚会,约定好时间一起讨论学问。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并分析诗歌情感。 “风物澄明宿霭收”,风物澄清,夜色已消,宿雾收尽,天光渐白,山景清晰。“登山欲尽更登楼”,“登山欲尽”表明诗人在登戴山佛阁时已到了极点,但诗人仍想攀登至顶。“一行白雁投南下”,“一行白雁”指飞鸟成行,向南飞去的景象。“百道清溪向北流”,百道清溪从南向北奔流,水流清澈,声势浩大。“野嶂云归初歇雨”,“野嶂”即山峦,“云归初歇雨”,云彩刚刚收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五月江村归梦长,又从客里过端阳。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这首诗的第一句描述了作者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到故乡的江村,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这里的“归梦长”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岁末山居的生活情景。下面是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岁暮山居 寂寂闲居隐翠微,萧萧寒日映柴扉。 注释:岁暮,指年末时节;寂寂,寂静无声;闲居,隐居在家;隐翠微,形容山居的宁静和幽深;萧萧,形容风声;寒日,表示天气寒冷;映,照射;柴扉,简陋的门; 译文:岁月将尽,我选择隐居于这幽静的山中,四周静寂无声,只有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寒风中,阳光透过树梢照在简陋的门前。 叶声乱响莓苔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