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
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
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麈是青松。
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

寄南屏渭长老

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麈是青松。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

译文:
在蒲室传心的修行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追寻着那古老的寺庙。贯注于花偈的讲解,人们争相书写,而我则选择懒惰地缝补损坏的衣服。桌上都是贝叶经书,手中则是那根青色的谈麈。何时才能再像惠远那样,重新开启社团,来聆听东林寺里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蒲室传心修行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于禅宗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蒲室传心第一宗”即点明了主题,蒲室传心作为修行的第一要义,是禅宗的核心理念。接下来的三句“老寻古刹寄行踪”、“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分别描绘了诗人在古刹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修行过程中的随性与自在。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外界的描绘,“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麈是青松”,展现了他静坐阅读、思考的场景。最后一句“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聚集、听闻钟声的期盼,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禅宗修行生活的理想化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