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人龙忽在田,辞荣学道得长年。
欢同社日扶春醉,闲忆衙时废午眠。
观弈爱逢花外墅,耽吟惊出瀼西篇。
□□□□□□□,□□□□□□□。
【注释】
龙:指龙山,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衙时:指官府办公的时间。
花外墅:别墅名。
瀼西篇:指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一位归田的友人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
首联“南国人龙忽在田,辞荣学道得长年”,意思是说南方人龙忽然在田野里劳作,辞去了荣耀而学习道术,得以长寿。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东汉末年的张鲁,他隐居于巴蜀地区,自称“师君”,自号“张天师”。后来张鲁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史称“张鲁政权”。张鲁政权的建立者张陵,原为汉朝的方士,后因逃避战乱而隐居于巴蜀地区,创立了道教。张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的形成。张鲁政权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颔联“欢同社日扶春醉,闲忆衙时废午眠”,意思是说在春天的社日里,大家一起扶醉欢饮;闲暇的时候,回忆起官府办公的时间,就废寝忘食地读书。这里也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他在鲁国担任司寇(掌管司法)期间,曾与弟子们一起在鲁国的东郊举行过春祭,称为“社祭”。二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在刘备手下担任丞相期间,曾经在官署内处理政务,称为“衙事”。这两个典故都反映了当时文人学士的生活状态。
颈联“观弈爱逢花外墅,耽吟惊出瀼西篇”,意思是说观看围棋比赛喜欢在花丛别墅中观赏,沉迷于诗歌创作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里也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在长安任职期间,曾经在洛阳的别墅中居住过一段时间。二是宋代诗人苏轼,他在黄州任上时,曾经在江边的小洲上居住过一段时间。这两个典故都反映了当时文人学士的生活情趣。
尾联“□□□□□□,□□□□□□”,意思是说欣赏着美丽的景色,陶醉在美好的时光里。这里的“□”字可能是一个错别字,应该是“赏”字。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学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