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来往赤城霞,忆过衡阳太守家。
绕屋峰峦含晚翠,隔溪梅柳竞春华。
双龙紫诰承恩旧,五马朱幡入郡赊。
岂为苍生烦贾谊,凭传幽意过长沙。
这首诗是诗人送其友人俞秋官赴衡阳太守之职的。
首句“频年来往赤城霞”,表达了诗人与俞秋官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每年都相互探访,如同在赤城(即赤县,古代对南方地区的称谓)中欣赏那如霞的美景。
次句“忆过衡阳太守家”,回忆过去在衡阳太守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那里美好记忆的怀念。
第三句“绕屋峰峦含晚翠”,描绘了诗人看到周围的山峦在傍晚时分依然郁郁葱葱的景象,这里的“峰峦”和“晚翠”都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第四句“隔溪梅柳竞春华”,通过“隔溪”这个距离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那些盛开的梅花和柳叶的赞美,它们在春天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
第五句“双龙紫诰承恩旧”,这里用“双龙”象征俞秋官,因为历史上有“双龙传书”的故事,暗示他的职位高升,受到皇帝的恩宠。同时,“紫诰”是帝王诏书的代称,表明他之前的地位。
第六句“五马朱幡入郡赊”,“五马”指的是古代官员乘坐的特殊马匹,“朱幡”则是红色的旗帜,暗示俞秋官即将开始新的官职生涯。
第七句“岂为苍生烦贾谊”,贾谊曾以《治安策》闻名,这里比喻俞秋官虽然将离开家乡,但并非因公务繁忙而离开。
最后一句“凭传幽意过长沙”,表达了诗人对俞秋官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贾谊一样为百姓带来安宁和祥和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俞秋官赴任衡阳太守时的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其未来旅程的祝福和期望。诗中的“频年来往赤城霞”、“绕屋峰峦含晚翠”、“双龙紫诰承恩旧”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政治地位的象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