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行出见幽亭,返照高林忽易倾。
村舍尚传戎马过,炊烟初傍驿楼生。
伏波铜柱功差立,荆国青苗祸已成。
正是彷徨愁不去,候人鼓角报严程。
【注释】
界亭驿:古代的驿站。
返照:夕阳西下。
伏波:即马援,字翁叔,东汉初人,因平交趾有功,封伏波将军。
荆国:指荆州一带,古为楚国地,故称。青苗:指农民种下的庄稼。
彷徨:徘徊不前,这里指诗人心情愁闷,无法排遣。
候人:守站的人。鼓角:古代军中用的信号。
严程:即限期,指时间紧迫。
【赏析】
《题张继壁》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于开元年间游历江陵时所作。诗中借“张继”之名写景抒怀,寓情于景之中,情景交融,含蓄隽永。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耐人寻味。
首联写景:“乱山行出见幽亭,返照高林忽易倾。”乱山中走出幽静的亭子,高高的树林在夕阳的照射下忽然倾斜了。
颔联叙事:“村舍尚传戎马过,炊烟初傍驿楼生。”村庄里还传来战马经过的消息,刚升起的炊烟开始映衬着驿站的楼阁。
颈联抒情:“伏波铜柱功差立,荆国青苗祸已成。”想起马援当年在交趾立下的功勋,如今却已化为乌有;想到当年荆州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现在才刚刚有所恢复。
尾联点明主旨:“正是彷徨愁不去,候人鼓角报严程。”我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等待着消息的人吹响了号角,告知我们还有紧急的任务需要完成。
这首诗以“张继”的名字作题目,实际上并没有张继其人,这是后人为了寄托某种情怀而虚构的一个人物名字。诗人通过这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亭子里,感受到那高耸入云的树木在夕阳下的倾斜之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付出过辛勤努力的人们深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