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棹泛澄湖,春物畅我怀。
前登何山岭,短策穷萦回。
晋代有高人,结屋临涧隈。
至今读书地,石磴不生苔。
幽踪去已久,遗构安在哉。
山僧依胜迹,下结莲花台。
乱来各飘荡,龙象亦倾颓。
乃知兴坏理,道俗俱可哀。
清风动岩壑,松声四山来。
只疑斯人存,遗韵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举目但蒿莱。
临觞聊一酹,惆怅愧高才。

何楷读书堂

整棹泛澄湖,春物畅我怀。

前登何山岭,短策穷萦回。

晋代有高人,结屋临涧隈。

至今读书地,石磴不生苔。

幽踪去已久,遗构安在哉?

山僧依胜迹,下结莲花台。

乱来各飘荡,龙象亦倾颓。

乃知兴坏理,道俗俱可哀。

清风动岩壑,松声四山来。

只疑斯人存,遗韵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举目但蒿莱。

临觞聊一酹,惆怅愧高才。

注释解析:

  1. 整棹泛澄湖 - 整理好船桨,乘船游览澄澈的湖泊。
  2. 春物畅我怀 - 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情舒畅。
  3. 前登何山岭 - 之前攀登的山峰。
  4. 短策穷萦回 - 短小的船桨使得旅途迂回曲折。
  5. 晋代有高人 - 古代有一位高尚的人。
  6. 结屋临涧隈 - 建造房屋靠近山涧边。
  7. 至今读书地 - 至今仍然是学习的地方。
  8. 石磴不生苔 - 石头台阶上没有长出青苔。
  9. 幽踪去已久 - 长久以来的隐秘踪迹消失了。
  10. 遗构安在哉 - 那些遗迹现在在哪里?
  11. 山僧依胜迹,下结莲花台 - 山上的僧侣依旧依靠这些遗迹,下面建造了一座莲花台。
  12. 乱来各飘荡,龙象亦倾颓 - 混乱中各自漂泊,龙和象这样的圣物也已经倒塌。
  13. 兴坏理 - 兴衰的道理。
  14. 道俗俱可哀 - 无论是修行者还是世俗之人,都值得同情。
  15. 清风动岩壑 - 清风吹过岩石和峡谷。
  16. 只疑斯人存 - 只能怀疑这位人物是否还活着。
  17. 遗韵尚徘徊 - 他留下的韵味仍然在空气中徘徊。
  18. 我欲招其魂 - 我希望能够召唤他的魂魄。
  19. 举目但蒿莱 - 放眼望去只有荒野。
  20. 临觞聊一酹 - 面对酒杯随意敬酒。
  21. 惆怅愧高才 - 感到遗憾的是自己的才能不够高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古人的怀念与追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古人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春风”、“石磴”、“山僧”等元素,不仅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感慨。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人的怀念,也有对自己的自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