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层城阴,弥弥溪流漫。
问谁所构堂,轩窗傍高岸。
答云唐刺史,文采当时冠。
华筵势独高,宾佐俱才彦。
吹箫横落日,画茜如云散。
健儿簸旌旗,水战逞奇玩。
临流赋新诗,意气共称叹。
烽火几荒残,城郭多迁换。
歌声久矣灭,邮亭锁溪畔。
台倾鸟雀下,阑坏凫鹥乱。
惟余南山青,依然眼中见。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碧澜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碧澜堂(注释)

  • 蔼蔼层城阴:“蔼蔼”形容词,指天空中的云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层城”指层层叠叠的高耸建筑,这里泛指高大的山城或宫殿等。“阴”指阴暗、幽深。全句描述的是碧澜堂所在的环境,周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 弥弥溪流漫:“弥弥”形容词,形容水势浩大、绵延不绝。“溪流”指流水潺潺的声音。“漫”指水波荡漾、无边无际。全句描绘了碧澜堂附近溪流的景象,水流湍急,波光粼粼,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 问谁所构堂:“谁”指的是谁建起了这座堂。这里的“谁”可以理解为诗人自问,也可以理解为询问他人。“构”动词,意为建造,这里是说有人建造了这座堂。全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碧澜堂的好奇和疑问,不知道是谁建造了这个美丽的建筑。
  • 轩窗傍高岸:“轩窗”是指有窗户的房屋或者建筑,这里特指碧澜堂的窗户。“傍高岸”指的是靠近高处的岸边。全句描述的是碧澜堂的建筑特点,窗户位于高处,可以看到远处的风景。
  • 答云唐刺史:“答云”是一种古代书信用语,表示回复的意思。“唐刺史”指的是唐朝的州官。这里的“唐刺史”可以解释为诗人在回应别人的提问时提到的唐刺史。全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碧澜堂的主人身份的猜测,可能是一个有文采的唐朝刺史。
  • 华筵势独高:“华筵”指豪华的宴会。“势独高”表示这个宴会的位置非常优越,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全句描述的是碧澜堂内的宴会场景,宴会地点高远,吸引了众多宾客前来参加。
  • 宾佐俱才彦:“宾佐”指的是宾客和助手。“才彦”指的是有才华的人。这里的“才彦”可以理解为宾客和助手都是有才华的人。全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参加宴会的人的赞叹,认为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人,值得尊敬。
  • 吹箫横落日:“吹箫”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箫的声音悠扬动听。“横落日”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太阳斜照下来,光线穿过树林洒在地上。全句描述的是诗人在碧澜堂内欣赏音乐的场景,夕阳下的箫声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
  • 画茜如云散:“画茜”是指绘画用的红色染料,茜草的颜色。“如云散”形容红色的颜料像云一样飘散开来。全句描述的是诗人对于绘画作品的描述,画面上的红色仿佛随着风儿飘散开去。
  • 健儿簸旌旗:“健儿”是指强壮的男子。“簸旌旗”是一种军事术语,意思是挥舞旗帜指挥士兵行动。全句描述的是诗人看到士兵们在战场上挥舞旗帜的情景,展现出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
  • 水战逞奇玩:“水战”是指水上的战斗,这里特指在水中进行的战斗。“逞奇玩”表示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技巧。全句表达的是一种战斗场面,士兵们在水中奋勇作战,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 临流赋新诗:“临流”指的是站在水边。“赋新诗”意味着写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全句描述的是诗人在水边吟咏新诗的场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句中。
  • 意气共称叹:“意气”指的是志向和勇气。“称叹”表示称赞和感叹。全句表达的是众人对于诗人的赞美之情,认为他的作品表达了高尚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令人钦佩不已。
  • 烽火几荒残:“烽火”是指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这里比喻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几荒残”表示已经很糟糕了。全句描述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烽火四起,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城郭多迁换:“城郭”是指城墙和城市。“多迁换”表示频繁地更换或更迭。全句表达的是战争后的废墟景象,城市的城墙已经破败不堪,到处都能看到战争的痕迹。
  • 歌声久矣灭:“歌声”在这里指的是人们的欢乐之声。“久矣”表示已经很久了。“灭”表示消失或不再存在。全句表达的是战争结束很久之后,人们再也听不到欢乐的歌声了。
  • 邮亭锁溪畔:“邮亭”是指驿站或旅馆。“锁溪畔”表示被封锁或封闭在河边。全句描述的是战争结束后,曾经热闹的街市变得寂静无声,只有邮亭依然矗立在河边,等待着过往的行人。
  • 台倾鸟雀下:“台倾”是指建筑物倒塌,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命运也如同这座建筑一样岌岌可危。“鸟雀下”表示鸟儿纷纷飞落下来。全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认为自己如同这座崩塌的建筑一样,无法再继续书写辉煌的未来。
  • 阑坏凫鹥乱:“阑坏”是指破损的地方。“凫鹥”是指水鸟,这里借指诗人自身的处境。“乱”表示混乱或不安定。全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自己现状的无奈和挣扎,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破碎的笼子里的水鸟,无法自由飞翔。
  • 惟余南山青:“惟余”是一个虚词,表示只有……而已。“南山”代指故乡或家乡的山脉。“青”表示青山依旧,绿意盎然。全句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永远怀念着那片青山绿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碧澜堂的美丽景色和繁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