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古木不知年,婆娑黛色上参天。
霜柯反足斗龙虎,偃盖倒影鸣蜩蝉。
绿叶参差有生意,中间孔穴萃虫蚁。
上枝杳杳横苍云,下根落落穿厚地。
树傍古庙祀土神,人来酹酒浇树根。
但愿神灵长血食,树木与人终古存。
村中老人长孙子,自言此树多年纪。
忆作儿童上树时,今见根柯已如此。
曾经丧乱见太平,几遇斧斤还不死。
山僧爱此来诛茅,盘郁苍翠当檐拗。
待余六月携床至,卧听南风鸣海涛。

诗句释义:

  1. 古朴树歌:此诗以“古朴树歌”为题,描绘了一棵古树的壮丽景象。
  2. 山前古木不知年,婆娑黛色上参天:描述了这棵老树在山前的位置,岁月久远,枝叶繁茂,颜色如同黛青。
  3. 霜柯反足斗龙虎,偃盖倒影鸣蜩蝉:树木的枝干因霜雪而显得更加苍劲有力,仿佛在争斗中展现出雄壮的姿态;树叶倒映在水中,仿佛有蝉鸣声传来,增添了一丝生机。
  4. 绿叶参差有生意,中间孔穴萃虫蚁:虽然树叶已经凋落,但仍然可以看到它们参差不齐的样子,孔穴里聚集着各种昆虫和小动物。
  5. 上枝杳杳横苍云,下根落落穿厚地:树枝伸向天空,与苍茫的天空相接;根系扎入大地,深深扎根于厚实的土壤之中。
  6. 树傍古庙祀土神,人来酹酒浇树根:在古庙旁,人们祭祀土地神,他们来到树下,用酒洒在树根上祈求平安。
  7. 但愿神灵长血食,树木与人终古存:诗人希望这些树木能够永远得到神灵的庇护,让它们和人一样,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
  8. 村中老人长孙子,自言此树多年纪: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在谈论这棵古老的树,孩子们都记得小时候爬上树玩耍的情景,现在看着树根已经长这么大了。
  9. 忆作儿童上树时,今见根柯已如此:回想当年自己作为小孩子爬上树的情景,现在的根和枝条都已经长得这么高了。
  10. 曾经丧乱见太平,几遇斧斤还不死:在这动荡的时代里,人们经历了丧乱,但树木却一直顽强生存下来,即使多次面临危险也没有倒下。
  11. 山僧爱此来诛茅,盘郁苍翠当檐拗:山上的僧人喜欢来这砍柴,这棵树茂盛葱郁,它的树冠弯曲交错,犹如屋檐一样。
  12. 待余六月携床至,卧听南风鸣海涛:期待着这个夏天到来的时候,可以带着床来到这里休息,躺在树荫下听着南风吹过大海的声音。

译文:

古老树木的歌唱
山前的老树不知道它有多老了,枝叶婆娑如黛青色般挺拔。
霜降后树干更显坚韧,枝叶交错如同战斗一般。
树上的绿叶依然生机勃勃,中间的孔洞里汇聚了昆虫和小动物。
上枝延伸到天空,与苍茫的云彩相连;下根深入大地,深深地扎根。
古庙旁的大树,被当地人祭祀土地神。
人们带着酒来到树下,祝愿树木能继续生长。
希望神灵保佑这棵树,让它和人类一样,能够永存下去。
村中的老人和孩子们都在谈论这棵古老的树。
孩子们回忆起小时候爬树玩耍的情景,现在看到树根已经变得如此高大。
在动乱的时代里,树木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尽管多次面临危险却没有倒下。
山上的僧人喜欢来这里砍柴,这棵树茂盛、葱郁,它的树冠弯曲交错,宛如屋檐一般。
等待那年夏天的到来,带着床来到这里休息,躺在床上感受着南风吹过大海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老树木的生命力和美丽景观。诗人通过对古树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延续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类历史沧桑感的感叹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一种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