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多大道,满路香尘风不扫。
三条广陌草斑斑,十二通衢人浩浩。
少年结客事遨游,缤纷冠盖如云浮。
朱衣公子金泥障,白马王孙锦带钩。
五公七相称豪贵,贵里豪家谁得似。
走马章台柳似丝,斗鸡下社人如市。
泾川渭水转依微,五陵北去望逶迤。
还有闭门读书者,长年不出长蒿藜。
不学城中游侠儿,百年身死何人知。
长安道
这是一首描写唐代长安城繁华景象的诗。全诗共四百八十五个字,分为四节,每节八句。
第一节“长安城中多大道,满路香尘风不扫”描绘了长安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道路的宽广和尘土飞扬的壮观场面。
第二节“三条广陌草斑斑,十二通衢人浩浩”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内的繁华景象。这里的“广陌”指的是宽阔的道路,而“人浩浩”则形容人流如潮。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人们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第三节“少年结客事遨游,缤纷冠盖如云浮”描述了长安城内年轻人热衷于结伴出游、追求名利的场景。这里的“结客”指的是结交朋友,而“遨游”则指漫游四方。诗人通过这一画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节“朱衣公子金泥障,白马王孙锦带钩”则转向了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这里的“朱衣”指的是华丽的衣服,而“金泥障”则是用金箔纸制成的屏障,用以遮挡阳光。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于富贵人家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第五节“五公七相称豪贵,贵里豪家谁得似”进一步强调了长安城内的富贵与豪华。这里的“五公”指的是五位公卿大臣,而“七相”则是七个宰相。诗人通过比较,突出了这些人的地位和财富,同时也暗示了普通百姓的贫瘠与无奈。
第六节“走马章台柳似丝,斗鸡下社人如市”则描绘了长安城内的娱乐活动。这里的“走马”指的是骑马比赛,而“章台”则是古代长安城中的一个著名景点。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人们对娱乐活动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
第七节“泾川渭水转依微,五陵北去望逶迤”则转向了地理景观。这里的“泾川渭水”指的是泾阳到渭水之间的河流,而“五陵”则是长安城内的五大陵墓区。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地理特征,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意境。
最后两节“还有闭门读书者,长年不出长蒿藜”则转向了社会的另一面。这里的“闭门读书”指的是在家中专心阅读书籍的人,而“长蒿藜”则是形容他们的生活状况艰苦。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对于那些默默无闻、埋头苦读的人们的同情和敬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繁华热闹、充满魅力的长安城形象。同时,它也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现象,引发了读者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