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不得志,平生亲戚皆相弃。
一朝金多贱还贵,百事胜人人莫比。子孙成列客满堂,美人四座回鸣榼。
跃马扬鞭游洛阳,片言出口生辉光。由来本自一人事,人心爱恶不相当。
季子西游穷困归,妻织自若嫂不炊。行路难,良可悲。
不贫贱,那得知。
【注释】
君:君子。
不见:不能见到。
金多贱还贵:指富贵了反而失去了价值。
片言出口生辉光:一句话说得好,就能使别人感到光彩照人。
季子西游穷困归:春秋时鲁国季友(字子行),因家道中落而到晋国做官,后被晋文公所杀。后来他的妻儿也随他到了晋国。
不贫贱,那得知: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贫穷的困难,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赏析】
这首诗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诗集》卷四十二《杂曲歌辞》有一首无名氏的《行路难》,与此篇内容相同。此诗为抒写世态炎凉、人心向背之作,抒发作者在人生旅途上的感慨。
首句“君不见”三字一呼而出,直截了当地点出主题,引出下文,并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不见”二字,既表明诗人要发议论,又暗示其议论的内容。
第二句紧承上句,指出世态炎凉的残酷现实,说明人们对待富人和穷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句是说富家翁由贫贱而富贵,变化很大,但人们对他的态度却与过去大不相同了。这里用“不见”二字作为过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第三至六句,具体描绘了富家翁的变化情况。“一朝金多贱还贵”,是指他一夜之间暴富起来。“百事胜人人莫比”,意思是说,他现在什么事情都比别人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最后两句“子孙成列客满堂”、“美人四座回鸣榼”,则进一步描写他在洛阳过着豪奢的生活;宾客盈门,歌舞升平。
以上八句,主要描写了富家翁由贫变富后的豪华生活。
第七句“跃马扬鞭游洛阳”,“跃马扬鞭”四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富家翁的威武雄姿,表现了他得意时的豪情壮志。同时这也暗示了他由贫转富的原因——骑马扬鞭,驰骋疆场。
第八句“片言出口生辉光”,“辉光”,比喻声誉很高。“片言”指他的话,“出口”指说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说话就有光辉照耀,很有影响,令人钦佩。
第九句“由来本自一人事”,“由来”,从来。这句的意思是说,这种荣华富贵本来是命中注定的,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第十句“人心爱恶不相当”,意思是说,人们的好恶并不完全相合,有的人喜欢富人,有的人厌恶富人。这是对前面八句的具体解释。
第十一至十四句“季子西游穷困归”,“季子”,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友,字子行,因家道中落而到晋国做官。后来他的妻儿也随他到了晋国。“穷困归”,“穷困”,指穷困潦倒。“归”,回到故乡。“妻子”,指妻室儿女。“织自若”,“若”,如字。“嫂不炊”,指妻子不做饭。“炊”,做饭。“自若”,如常。“织自若”,意思是说他的妻子像从前一样勤劳能干。这里写出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彼此十分信任。“由来”四句的意思是说,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贫穷的艰苦,就不会知道其中的滋味,也不会了解其中的艰难曲折。
第十五句“行路难,良可悲”,意思是说,在人生旅途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很悲哀的事情。
最后一联“不贫贱,那得知”,“那得知”,怎能知道?“不贫贱,那得知”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过贫困和困苦,怎么会知道其中的痛苦呢。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富家翁由穷变富后骄横跋扈、挥霍无度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世态炎凉的黑暗面。同时,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不平之情,反映了广大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