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叆叇日斜阳,人掠溪流访法王。
不灭不生繇自在,无三无二一乘藏。
帷灯闪烁优昙湿,山月玲珑柏子香。
远策特为寻结社,白莲何事已亡羊。

【注释】

阴那山:在今云南大理。

人掠溪流访法王:人,指诗人,他沿着溪水寻找佛法高深的僧人。法王,佛教对僧徒的尊称。阴那山是佛教名山,山上有许多佛寺。

不灭不生繇自在:不灭,指佛法永恒,永远不会灭亡。生、灭,都是相对的概念;“繇”,通晓,指明白,了解。

无三无二一乘藏:三、二,都是相对的概念,这里指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一乘,指佛教中的一种教派——大乘。

帷灯闪烁优昙湿:优昙,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吉祥。这里的优昙湿,可能是指寺庙中的灯火或佛像的反光等。

山月玲珑柏子香:玲珑,指像水晶一样透明而精致;柏子香,指柏木燃烧后散发的气味。

远策特为寻结社:远策,指诗人从远方来寻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社,指结成团体。

白莲何事已亡羊:白莲,指佛教的莲花座。亡羊,比喻丢失了什么东西。

【赏析】

《游阴那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所作五律诗。这首诗以记叙的形式描写了诗人游览阴那山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对于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山云叆叇日斜阳,人掠溪流访法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景象。山云缭绕,斜阳透过云层洒向大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人们沿着溪流寻找佛法高深的僧人,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颔联“不灭不生繇自在,无三无二一乘藏。”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没有绝对的生也没有绝对的灭,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观念。同时,他对于佛教教义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认为佛教中的一乘教派是最高级的宗教,代表了人类最高的智慧。

颈联“帷灯闪烁优昙湿,山月玲珑柏子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景象。帷灯闪烁着光芒,散发出一种祥和的气息;山月皎洁明亮,散发出清香。这些景象都象征着佛教的神秘和庄严。

尾联“远策特为寻结社,白莲何事已亡羊。”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结社是因为彼此之间有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然而,当这种追求变得盲目时,就像失去了方向的羊群一样,最终会迷失在茫茫的草原上。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分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