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引元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和对过去繁华的哀叹。下面我将逐句为您分析: 1. 馆娃宫次韵:馆娃宫,是古代苏州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今江苏省吴县。这里曾是吴王夫差的宫殿,也是春秋时期越国与吴国争霸的重要战场之一。这里的“次韵”意味着诗人在这首诗中再次吟咏,以表达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 繁华事散惟荒土:繁华,指当时馆娃宫中的繁荣景象;散,指繁华后的消失和消散。这里用“惟”表示只有、仅仅
诗解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金风初度井梧枝: 此句描绘了秋季的景色,金风象征着秋天,井梧树代表秋天的植物。"初度"可能表示季节开始,"井梧枝"则特指梧桐树的枝叶。 - 正是怀人病起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由于思念家人而身体不佳,病情使得他迟迟未能起床。 - 两地离愁悬一镜,九秋新恨上双眉:描述了由于距离和时间的距离,使得相思之情如同悬挂着的一面镜子,难以放下。同时,秋天的新恨也如影随形
注释: 1. 戍申上元写怀:在正月十五上元节这个夜晚,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2. 欲向空门净六尘:想要向空门(即出家修行)去清净我的六尘世界(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3. 松龛蒲簟度芳春:在松树的山窝里,用竹子编织的席子度过春天。 4. 病容消瘦慵梳洗:由于身体虚弱,面容憔悴,懒得梳洗打扮。 5. 一任东风冷笑人:任由春风嘲笑讥讽我这个人。 赏析:
和母燕子楼诗 人自伤心春自回,倚阑愁睹燕归来。 玉箫吹断秦楼曲,嬴得红颜镜里灰。 译文: 独自伤怀的春天随着时间流转而回来,倚靠在栏杆上忧愁地看到燕子归来。 玉笛吹断了秦楼中的曲子,却失去了曾经美丽的容颜。 注释: - 人自伤心:指自己感到悲伤,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 - 春自回:春天再次到来。 - 倚阑:倚靠在栏杆上。 - 愁睹:忧愁地看见。 - 玉箫:一种乐器
注释: 鹤步瑶阶净,萤飞星汉斜。 玉人褰素幕,和月折梨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象的诗。首句“鹤步瑶阶净”,以鹤的步履干净、明亮,象征了月光下的台阶,给人一种宁静、清洁的感觉。接着“萤飞星汉斜”,以萤火虫飞舞,点缀着星空,形成了一种浪漫、神秘的氛围。 第二句“玉人褰素幕”,以玉人揭开素色的帷幕,象征着月亮的光辉洒在庭院中,给整个场景带来了一种神秘、优雅的氛围。第三句“和月折梨花”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菩萨鬘”、“子夜歌”。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仄韵。 菩萨蛮:原为唐代教坊曲名,本唐玄宗时教坊乐用之曲名。后用为词调,因唐代高僧文殊菩萨居净慈灵顺寺而得名《菩萨蛮》。 落红飞尽翻风片:指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被风吹得纷纷扬扬。 芭蕉初放轻葵扇:指初夏时节,芭蕉叶才展开,如同把葵扇一样轻摇着。 掩袂立斜阳:指黄昏时分,女子在树影下立着。 金尊空自举
注释:燕舞莺娇,看韶光又是,清明时节。乍卷湘帘春昼永,病体素罗犹怯。恨写孤桐,书传只雁,字字伤离别。栏杆徙倚,一腔心事难说。 繁华瞬息当年,旧游回首,惟有西楼月。亲老北堂违菽水,望里暮云遮叠。事业无成,红颜易改,风景摧心折。珠沉璧委,恐惊明镜容发。 译文:燕子在飞舞,黄莺正在娇啼,转眼又是清明时节。突然卷起湘帘看到春光无限好,我生病的身体还裹着素纱的罗衣,感到有些害怕。怨恨写孤独的桐树
浪淘沙·忆母 新月冷雕檐。离思绵绵。椒花未举已潜然。可惜清光如昼也,两地愁看。 拨尽玉炉烟。兰麝慵添。瑶草三复转情牵。目断征帆何处是,锦字谁传。 注释:浪淘沙:词牌名。忆母:思念母亲。新月:明亮的月亮。雕檐:有雕刻的檐头。离思绵绵:离别的思绪不断。椒花:指梅花。未举:没有盛开。已潜然:已经凋零了。可惜:遗憾。清光:月光。如昼:明亮如同白昼。两地:这里指自己和母亲的所在地方。愁看:忧愁地看。拨尽
细雨初晴,暖风早入芭蕉院。归期日盼,松尽黄金钏。 译文: 细雨刚刚停歇,阳光明媚,暖风已经吹进芭蕉树的院子里。我天天盼望着回家的日子,可是母亲把金钏都戴在了手上,仿佛要等儿子归来。 病起南楼,愁睹梅梁燕。无由见,白云天远,十二阑干遍。 注释: 细雨初晴: 形容天气刚刚转好的样子。 病起南楼: 指因病而卧床不起,现在起床站在楼头眺望远方。 白云天远: 比喻母子之间相隔千里,无法相见。 赏析:
金风初度井梧枝,正是怀人病起迟。 两地离愁悬一镜,九秋新恨上双眉。 久虚咏雪联芳句,每忆挑灯共课时。 塞雁已归书未达,江城寒月照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