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都门别,春光满帝畿。
莺声乱离思,柳絮点人衣。
北地归羸马,西山驻落晖。
如何一行雁,同去不同归。

都门送兄子高二首

三月都门别,春光满帝畿。

莺声乱离思,柳絮点人衣。

北地归羸马,西山驻落晖。

如何一行雁,同去不同归。

注释:

①都门:京城的城门。

②二月:阴历二月,因二月为春季开始。

③离思:离别的思绪。

④羸马:瘦弱的老马。

⑤西山:指终南山。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都门外为远行的儿子送上的一首诗。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幽美,语言自然,情调感伤,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联“三月都门别,春光满帝畿。”起句开门见山,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三月”交代了离别的时间,“都门”指出了离别的地点,“春光”渲染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帝畿”指京都长安附近的地区,也暗含着长安的皇宫,这一句写出了春天长安城的繁荣景象。

颔联“莺声乱离思,柳絮点人衣。”写离别之时的所见所闻。“乱离思”即纷乱的离愁别绪,这里指的是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柳絮”本无感情色彩,却能触动人心弦,使人想起春天的美好,但此时却只能成为人们悲伤的象征。“点人衣”则描绘了一幅画面,让人联想到那漫天飞舞的柳絮,仿佛有无数的人被它们击中,衣服上沾满了柳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颈联“北地归羸马,西山驻落晖。”进一步描写离别的情景。“北地归羸马”指的是诗人骑着一匹老马,向北离去,这体现了他的无奈与悲壮;“西山驻落晖”则是写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在西山上,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不安。

尾联“如何一行雁,同去不同归。”则是表达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一行雁”指的是一群大雁,它们排成一行飞向远方;而“同去不同归”则意味着这些大雁虽然一起出发,但最终可能有人能够平安归来,而有人却不能。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以都门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光、莺声、柳絮等景物,抒发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