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高浙水深,褚公名节到于今。
题诗显庆千年迹,走马杭州万里心。
沧海月明精卫哭,紫宸枫落牝鸡吟。
今人不见前人恨,迎送神歌是楚音。
【注释】
- 仁和:今属杭州市。褚公庙,祀褚遂良。褚遂良(596一658),字承先,唐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以正直敢言著称,曾官至右仆射。
2.显庆: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3.沧海月明精卫哭:沧海,大海;精卫,传说中的山鬼。传说精卫鸟常在海上悲鸣而投石填海,后因名“填海”。
4.紫宸:皇宫之南门。
5.走马杭州万里心:走马观花,形容游览杭州的心情。
- 沧海月明精卫哭:指精卫鸟悲号填海的故事。
- 紫宸枫落牝鸡吟:指唐代宫廷中诗人的咏史之作,其中不乏歌颂英烈的诗篇。
- 今人不见前人恨:指后人无法理解前人的苦衷与遭遇。
- 迎送神歌是楚音:指唐代宫廷中的祭祀仪式,其中唱诵的神歌多为楚地曲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褚遂良的怀念之情的表达。首联描绘了褚遂良的崇高形象,他的名节至今仍然被人们所铭记。颔联则表达了他对褚遂良的赞美之情,他曾经题诗于显庆年间的褚遂良庙宇,如今走马观花般游览着杭州,心中却充满着对褚公的思念之情。颈联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他想起了当年沧海月明时的精卫鸟悲鸣填海的故事,以及紫宸门下秋风落叶的凄美景象。末联则是对现实的感慨,他感叹如今的人们无法理解前人的痛苦与遭遇,只能通过唱诵神歌来表达他们的哀悼之情。全诗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