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南望几思君,此别悠悠意倍真。
但使贤劳能报国,不于岐路更伤神。
子陵祠下天如水,别驾车前政似春。
早晚行台书殿最,也应君是最中人。
【注释】
(1)送故人之子:送别一位故友的儿子。郑通,字仲和,严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宋元丰元年进士。曾为建武军承议郎、处州知州。
(2)南望:遥望南方。
(3)悠悠:思念之极而情意绵绵。
(4)贤劳:指贤能的官吏。
(5)岐路:歧路分手的地方。
(6)子陵祠:东汉严光,字子陵,汉光武帝时曾任谏议大夫,后辞官归隐于富春山的桐庐,后人在此建祠堂纪念他。
【翻译】
五年来我多次向南望着家乡,思念友人之情油然而生;这次分别真是依依难舍。但愿你能够贤能而勤劳,为国家效力;不必在歧路上伤神流泪。严陵台下清泉如镜,离别之际,车前道路也像春天一样明媚。不久之后,你定会在朝廷上得到提拔。我也应当说你是最出色的人。
【赏析】
《送故人之子郑通判严州》,是一首七律诗,作者苏轼。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友人未来的殷切期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堪称佳作。
首句“五年南望几思君”,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的“南望”是指诗人遥望着南方,而“几思君”则表明这种思念之情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揭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二句“此别悠悠意倍真”,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感情。这里的“悠悠”一词,形容两人分别时的心境,既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也是一种深深的忧虑。而“意倍真”则表示两人分别时的感慨之情,比平时更加深刻。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揭示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程度。
三、四两句“但使贤劳能报国,不于岐路更伤神”,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这里的“贤劳”一词,既指有才能的人,又指贤良的人;“能报国”则表示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不于岐路更伤神”则表示在分别的时候,不再为此事伤心难过。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也揭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五、六句“子陵祠下天如水,别驾车前政似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两人离别的场景。这里的“子陵祠”指的是严陵祠,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之地。而“政似春”则表示政治清明,国家繁荣昌盛。这句诗通过描绘两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早晚行台书殿最,也应君是最中人。”诗人以期许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里的“行台”一词,既可以理解为出行或旅行,也可以理解为执政或管理政务。而“书殿最”则表示书写文章最好,即文笔流畅,文采飞扬。这句诗通过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同时,“应君是最中人”这句话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自信。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