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梅望乡邑,画舸及春行。
亲识欢相迓,旌旄惯不惊。
怀哉庙堂具,介尔丘园情。
大业期终集,千秋垂令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奉赠石□大参之任云南因示南津太参四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攀梅望乡邑,画舸及春行。

  • 攀梅:指攀登梅花枝头,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望乡邑:望着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 画舸:用船来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船行进的场景。
  • 及春行: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开始旅行。

第2句:亲识欢相迓,旌旄惯不惊。

  • 亲识:熟悉的人或地方,表示诗人对亲朋好友的感激之情。
  • 欢相迓:高兴地迎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欢迎。
  • 旌旄:古代帝王所持旗帜,这里指代诗人的身份。
  • 惯不惊:习惯了,不会感到惊讶或不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信和从容。

第3句:怀哉庙堂具,介尔丘园情。

  • 怀哉:怀念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
  • 庙堂:朝廷,这里借指国家大事。
  • :丰富、完备,强调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 介尔丘园情:在乡村的田野上,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第4句:大业期终集,千秋垂令名。

  • 大业:宏伟的事业,这里指国家的大业。
  • 期终:期望的结束,表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 垂令名:流传千古的美名,强调诗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将会被后世铭记。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奉送一位名叫石□的大参前往云南任职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攀梅望乡、亲识欢迓、胸怀庙堂之情等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个人使命和责任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