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邑何须远,儒官亦胜游。
万山趋峡口,三水系城头。
教铎渐濡久,贤科次第□。
乡书乘便达,锦里隔黄牛。

【注】:

1.海邑(yù):海州古称。2.儒官:指做官的士人。3.万山趋峡(xiá)口:万山向峡口汇聚,形容地势险要。4.三水:指三条江水,即长江、黄河、淮河等。系城头:在城墙上。5.教铎(duó)渐濡久:教育声势日益盛大。6.贤科次第:指科举考试按顺序录取。7.锦里:成都的别名。8.黄牛:成都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是张祜为朋友送行时写的。诗中描写了成都的山水景色、地理形势和人文特点,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祝福之情。

首联“海邑何须远,儒官亦胜游”,诗人以海州为例,强调不必远道而去,因为这里也有值得游玩的美景。接着写“儒官亦胜游”,赞美读书人为官,也能领略到自然的美景。这里的“儒官”指的是读书人,他们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也可以享受自然之美。颔联“万山趋峡口,三水系城头”,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成都的自然风貌。万山向峡谷汇聚,三江环绕城头,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颈联“教铎渐濡久,贤科次第□”,诗人赞美了成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教育声势日益盛大,科举考试按顺序录取贤才,使得这个地方充满了人才和才华。尾联“乡书乘便达,锦里隔黄牛”,诗人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祝福之情。家乡的书信可以通过方便的交通到达,成都的美丽景色也让人陶醉。同时,诗人以黄牛为代指,暗示朋友虽然身处远方,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美好。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成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点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祝福之情。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