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西望祖乔迁,庾岭东来辍讲筵。
才合济川终远到,地因分陕暂于宣。
台端学苑推杨子,海上禅谈眇大颠。
始信寒花根拨在,饶他春色自年年。
这首诗是苏轼送大参欧公之任滇南的次韵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滇池西望祖乔迁,庾岭东来辍讲筵。
- “滇池”指的是中国的云南高原上的湖泊,这里是诗人送别的地方。
- “祖乔迁”意味着祖籍地(或家乡)的人搬迁到了这里。
- “庾岭”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这里是欧公(欧治)从讲学之地迁移到任所的地点。
- “辍讲筵”表示欧公离开讲学的位置。
- 才合济川终远到,地因分陕暂于宣。
- “济川”比喻有才能的人能为地方带来利益。
- “远到”表示欧公远离自己的家乡和讲学之地。
- “分陕”指分割陕西,这里用来象征欧公被派往云南(因为唐代时将今云南省分为东西两路)。
- “宣”可能是指云南的某个州府,但具体地名不详。
- 台端学苑推杨子,海上禅谈眇大颠。
- “台端”是对上级或尊贵者的尊称。
- “学苑”指的是学术和文化的中心。
- “杨子”可能是指杨朱,一个中国古代哲学家,这里用来形容欧公学问渊博。
- “海上禅谈”指的是禅宗的哲理性讨论,”眇大颠”可能指的是禅宗大师无门慧开(又作无门,又称无门禅师),他的学说以简洁而深刻著称。
- 始信寒花根拨在,饶他春色自年年。
- “寒花”可能是指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 “根拨在”形容坚强稳固,不易动摇。
- “饶他春色自年年”表达了即使春天的景色再美好,但欧公的坚守和执着也使他能够独自享受这种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欧公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滇池”、“庾岭”、“讲筵”等地理名词和历史典故,以及“寒花”、“根拨在”等形象生动的描述,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对欧公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苏轼诗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