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隆中昔未遇,管乐自比人争嗤。乘时不解致真主,掀揭风云那得知。
许身稷契者谁子,冻饿作诗愁欲死。泥沙龙卧亦已多,会际安知不如此。
君不见汉时卜庶长,君不见秦时张主翁。椎埋折拉齿国士,一挥百万称世雄。
淮阴有美况年少,冠玉未可轻嘲笑。岁旱窃慕商家霖,横目何人许同调。
庙堂正尔咨吁谟,耕莘钓渭庸非夫。傥驰精爽见物色,忍使苍生望眼枯。
【注释】
- 商霖:指商辂,明初政治家、文学家。
- 淮阴:指陈民望,明朝诗人。
- 隆中:指诸葛亮的草庐,在今湖北襄阳市西二十里。后用以比喻隐居之所。
- 管乐:指管仲和乐毅,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许身稷契者谁子:战国时期,管仲、隰朋(即乐毅)曾分别向齐桓公、燕昭王许身为臣,为报国出力。
- 泥沙龙卧亦已多:喻人才埋没者甚多。
- 会际:逢遇机会之时。
- 卜庶长:古代官名,掌卜筮。
- 张主翁:指秦国的丞相李斯。
- 椎埋折拉齿国士:语出《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年轻时曾在厕所中看到老鼠吃牛粪、牛屎。
- 耕莘钓渭:语出《论语·阳货》,孔子说:“耕田的人要学习礼仪,打鱼的人要学习礼乐。”
- 庙堂:朝廷;朝廷之上。此处指朝廷上。
【赏析】
商辂在任期间,曾为淮阴陈民望题诗赠别,诗中有云:“君不见汉时卜庶长,君不见秦时张主翁。椎埋折拉齿国士,一挥百万称世雄。”此诗即为其中之一。
第一句“商霖卷为淮阴陈民望赋奉例挥使”,是说商辂在淮阴任职期间,曾为陈民望作诗赋赠。陈民望原籍山东,后来迁居淮阴。商辂为陈民望赋诗,表明了对陈民望的尊重与友谊。
第二句“蜀相隆中昔未遇,管乐自比人争嗤”,是说诸葛亮在隆中时尚未被刘备发现。而管仲和乐毅则以自己的才华和成就自比,受到他人的嘲笑。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乘时不解致真主,掀揭风云那得知”,是说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只知掀起风云却不知真正目的之人的批评与讽刺。
第四句“许身稷契者谁子,冻饿作诗愁欲死”,是说那些愿意为国家效力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然而,对于那些只知道冻饿作诗的人来说,他们的心志却已经消磨殆尽。这两句诗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忠诚与智慧的赞美。
第五句“泥沙龙卧亦已多,会际安知不如此”,是说许多有才能的人才被埋没在泥沙之中,等到他们真正有机会展露头角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商辂那样为他们施展抱负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被埋没和机遇不均的感慨。
第六句“君不见汉时卜庶长,君不见秦时张主翁”,是说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汉朝和秦国时都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是,这些人物最终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有的成为了国家栋梁,有的却默默无闻。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事迹的感慨与思考。
第七句“椎埋折拉齿国士,一挥百万称世雄”,是说那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的事迹会被后人铭记。而那些只会吹嘘自己功绩的人,最终也会被世人唾弃。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的英雄与虚伪之人的不同评价。
第八句“淮阴有美况年少,冠玉未可轻嘲笑”,是说淮阴地区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然而,有些人却因为年轻貌美而轻易嘲笑他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这两句诗通过对不同行为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谦逊与自信的倡导。
第九句“岁旱窃慕商家霖,横目何人许同调”,是说在干旱的年份里,人们渴望得到雨水的滋润。而商辂就像一位能带来甘霖的神一样,让人们仰望他的身影。但又有谁会像商辂那样成为众人所敬仰的榜样呢?这两句诗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于领袖与追随者的不同关系的思考。
第十句“庙堂正尔咨吁谟,耕莘钓渭庸非夫”,是说朝廷上的大臣们正在商讨国家大事,而那些像陈子昂、孟浩然这样的隐逸之士,虽然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但他们并不被认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同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