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登蒙峰顶,南望瑶岑足。华屋夹道周,飞甍蔽城曲。
谁楼揭春晖,光景常在目。匪物情乃迁,于此见君独。
至德拟春晖,明晦岂常好。君之心兮,只如三春之寸草。
春晖不尽春草长,永言怀之以终老。

【注释】:

春晖楼:指春晖亭,为州城北面的一座建筑。

蒙峰顶:蒙山之巅。蒙山位于今安徽黄山市境内。

瑶岑足:即瑶山,在今安徽黄山市境内。

华屋夹道周:华屋,指华丽的房屋;夹道,指环绕道路。

飞甍蔽城曲:飞檐翘角的屋脊遮盖着城市的弯曲处。

揭(jīn,举)春晖:指春天的阳光普照。

光景常在目:比喻时光流转,景物依旧。

匪物情乃迁:不是物体本身发生变化。

君独:您一个人。

至德:最高的道德。

明晦(huì,光明和昏暗):明亮和昏暗。

长(zhǎng,生长),草木茂盛。

永言:永远地怀念。

怀之以终老:用这来怀念你直到终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章孝标在春光明媚的时候登临春晖亭,看到周围景色如诗如画,于是感慨万千而作成此诗。

首联“西登蒙峰顶,南望瑶岑足”二句写景起兴。诗人登上蒙山之巅,向南远眺,只见那瑶山高耸入云。这里“西”、“南”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登山的方位,又暗含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为他此时正与友人分别。“华屋夹道周,飞甍蔽城曲”二句写近景。诗人继续登山,来到亭下,只见那华丽的房屋层层相间,飞檐翘角的屋脊遮盖着城市的弯曲之处。“谁楼揭春晖,光景常在目”二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此时他正在春晖亭上,所以看到美丽的景色,心中不禁涌起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至德拟春晖,明晦岂常好?君之心兮,只如三春之寸草”则是诗人对友情的赞美和歌颂。他认为真正的友谊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那么明亮、那么温暖、那么美好。而朋友的心就像三春的寸草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韧不拔地活下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