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明道士罗浮来,夜半重登浴日台。
山月影随藤杖去,菊花香伴酒杯开。
鲤鱼风落南溟小,铁狗云深北岭嵬。
莫谓韩苏人已远,手碑犹自未封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及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体会作答。

“浴日亭”,即“浴日台”。《太平御览》卷八引晋王隐《蜀记》:“蜀主(刘备)将灭吴,遣道士于山中炼丹。丹成,以金盒盛之,令一人捧至山顶,置于石上,乃去。”此诗首句交代诗人到罗浮山时已是夜半时分,他重登了当年炼丹处——浴日台,由此引出下文的具体描写。“夜半”二字点出了时间,也暗示着诗人此时的心情与往日不同。“罗浮”是地名,在今广东省增城市境内,因有罗浮山而得名。相传这里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山上有很多古迹,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炼丹台。传说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曾在此炼过丹药;唐代时,这里还住着一位名叫弥明的道士。

第二联写诗人登上浴日台后的所见。“山月影随藤杖去”,意思是:月亮随着藤杖的影子,从远处飘来,仿佛在跟人作伴。“菊花香伴酒杯开”,意思是:酒杯中的菊花酒散发出阵阵幽香,好像也在陪伴着自己。诗人在登山途中看到山中明月相伴、菊酒相伴,不禁感叹不已。这两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联写诗人登上浴日台后的所见。“鲤鱼风落南溟小”,“鲤鱼风”指微风吹动水面的波纹。这一句的意思是:微风吹动,波纹荡漾,鲤鱼仿佛在水底跃起,又落下,仿佛在告诉人们,它正处在南方的大海里。这里的“落”字用得极为巧妙,既写出了鱼的动作,又写出了鱼儿欢快活泼的性格。“铁狗云深北岭嵬”,意思是:铁狗山巍峨挺立,云层深处隐隐约约。这里的“云深”既指山峰高耸入云,又指云雾缭绕,使山峰显得更加雄伟壮观。“铁狗”一词,既指山名,又是诗人自喻。诗人在这里把自己比作一只勇猛善战的铁狗,决心像铁狗一样勇往直前地去攀登险峰。

末联写诗人登上浴日台后的所见。“莫谓韩苏人已远”,“韩苏”指的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苏轼兄弟二人。“莫谓”是不要以为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不要说韩愈、苏轼已经去世了,他们的作品还在流传不息。“手碑犹自未封苔”,意思是:我亲手刻写的碑文上,至今还有没有封上的青苔。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韩愈、苏轼都已经去世了,但诗人仍要继续努力,不辜负他们的希望。

这首诗的赏析见参考译文。

【答案】

译文:

深夜时分,我独自一人来到了罗浮山,重登当年道士炼丹的浴日台。月光下,我拄着藤杖,踏遍了千山万水,来到这罗浮山巅。

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山中的松树枝叶被月光映照,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美不胜收。我举杯邀明月,与明月共饮,那菊花香伴随着我的酒杯一起飘溢出来,让人心旷神怡。

忽然间,一阵微风吹动,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我仿佛看见一尾鲤鱼跃出水面,又消失在湖水之中,仿佛是在对我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站在高山的顶端放眼望去,只见一片云雾缭绕,仿佛一座座山峰都隐藏在云雾之中。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这让我想起了李白,不禁感叹不已。

我再次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颗颗星星闪烁着光芒,犹如无数盏明亮的灯笼悬挂在夜空中,照亮了大地。

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理想,我要像杜甫一样,有一颗雄心壮志之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