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何年创,相传自盛唐。
一灯留法界,片月照迷方。
山敛浮云尽,风翻贝叶香。
无生如可学,吾欲泛慈航。

宝塔何年创,相传自盛唐。

【注释】:

  • 宝塔:指寺庙的宝塔,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 创:建造,创建。
  • 盛唐:唐朝的鼎盛时期。
  • 山敛浮云尽,风翻贝叶香。
    【注释】:
  • 山敛:形容山峦收敛、收敛云雾。
  • 贝叶:指佛经,佛教经典通常用贝叶装订。
  • 风翻:形容风吹过,翻动着。
  • 贝叶香:指佛经散发出的香气,象征佛教的教义和修行。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天宁寺宝塔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和氛围。通过描绘山峦、云雾、佛经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一灯留法界,片月照迷方。
【注释】:

  • 法界:佛教用语,指佛法无边无际的世界。
  • 迷方:迷失方向,比喻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迷茫。
  • 片月:形容月亮明亮而微小。
    【赏析】:
    这里通过“一灯”和“片月”两个意象,形象地展示了佛教中修行者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教义中强调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理念。

山敛浮云尽,风翻贝叶香。
【注释】:

  • 山敛:形容山峦收敛云雾。
  • 浮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 贝叶香:指佛经散发出的独特香气。
    【赏析】: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天宁寺宝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氛围,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佛教教义中强调的自然和谐与内在平静之间的关系。

无生如可学,吾欲泛慈航。
【注释】: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 可学:可以学习、领悟。
  • 泛:漂浮,引申为乘坐。
    【赏析】: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达到无生境界的追求和渴望,希望通过修行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也反映了佛教中追求解脱和超脱世俗烦恼的理念。整首诗通过对宝塔、自然景观、佛教教义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