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登台欲蹑云,不妨萧瑟对斜曛。
平临睥睨连山色,危倚玑衡傍斗文。
天为宸游开夕霁,人因佳节坐宵分。
宣传雨露宽秋赋,动地欢声处处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答案】
译文:我仗剑登上观象台,想要踏云飞升。虽然萧瑟秋风吹拂,斜晖洒在台上,也无伤大雅。放眼望去,平视连山,远望斗魁,都显得那么清晰。天为宸游开夕霁,人因佳节坐宵分。宣传雨露宽秋赋,动地欢声处处闻。
注释:
- 同登:一同登上。
- 蹑(niè)云:踏着云雾。
- 萧瑟(suō):形容风雨声。斜曛(xū):傍晚时斜照着的阳光。
- 睥睨(pì nì):斜视。
- 玑衡:北斗七星。斗文:斗杓的形状。指斗柄。
- 宸(chén)游:帝王的游宴。开:出现。
- 霄(xiāo)分:夜深了,天边逐渐变黑。
- 宣传(xuānchuán):宣扬、传播。
- 秋赋:秋天的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是诗人登览观象台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写了登临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以及自己登高赏览的心情和感受。诗以议论为主,夹杂景物描写,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以“同”字领起全篇,点明自己与友人共登观象台赏玩夜景的情景。接着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写登台所见所闻所感。诗人用“仗剑”二字点出自己的形象,表明诗人胸怀壮志,豪迈不羁,同时暗喻自己有济世之才。“欲蹑云”三句,描绘诗人登山途中所见景色,并由此抒发诗人的感慨之情。“虽”字一转折,说明尽管秋风萧瑟,但登高仍可欣赏到美好的夜景。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不畏艰苦的精神,又表现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后四句主要写诗人登览观象台时的感想。诗人由登高而想到帝王,进而联想到国家和人民,表达了自己关心国事的情怀和对天下太平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