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虎豹拥燕山,不数崤函百二关。
留客著书占气紫,趋庭绕膝有莱斑。
行间击柝金汤固,枕上行师壁垒闲。
起草首回司马署,去天咫尺岂违颜。
诗句解析:
“送来望之司马出守山海关”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司马的送别。”送来”暗示了诗人亲自前往送别,而”望之”则是对司马的敬称,显示出诗人与司马之间的亲密关系。”出守山海关”指的是司马被派往山海关这一重要的军事要地担任守卫职务。
“天门虎豹拥燕山” -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门(即山海关)比作虎豹,形容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这里的”燕山”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东北部。
“不数崤函百二关” - 这里提到了”崤函”,它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著名的关口之一;”百二关”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示这个地方极其重要。这句诗强调山海关的战略地位,与其他重要的关隘相比毫不逊色。
“留客著书占气紫” - “留客”可能是指司马在此处停留期间,诗人邀请他留下并共度时光。”著书”则暗示司马可能会在此地撰写或整理他的著述。”气紫”可能是对司马的一种尊称,紫色在这里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趋庭绕膝有莱斑” - 这两句描述了司马在家中的情景。”趋庭”意味着接近庭院,”绕膝”则描绘了亲密无间的氛围。”莱斑”可能是指家中的花草,也可能象征司马的学识和成就。
“行间击柝金汤固” - 此句描述了司马在执行任务时的情景。”行间”指的是战场上或者军事行动中。”击柝”是指巡逻时敲击梆子报时。”金汤固”形容山海关如同坚固的城池一样难以攻破。
“枕上行师壁垒闲” - 描述司马在指挥军队时的情景。”枕上”可能指行军床,”行师”是出征的意思。”壁垒”指的是军营中的防御工事,如墙壁、栅栏等。整句话描绘了司马在军事上的从容和镇定。
“起草首回司马署,去天咫尺岂违颜”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司马的赞赏和期望。”起草首回司马署”可能是指司马在山海关的办公地点,”首回”可能是书信往来的简称。”去天咫尺”表示距离非常近,几乎可以伸手触及天际,”岂违颜”意味着不会违背诗人的意愿或情感。
译文:
司马离开我们来到山海关驻守,那里是险峻的地形,不易被攻破。
山海关就像天门下的猛兽一般强大,其他关口都不如它。
司马在这里留下了他的智慧,为人们所尊重,就像紫气环绕。
他在庭院中与家人欢聚,围绕着他的都是才华横溢的人。
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像堡垒一样坚固,抵御着敌人的进攻。
他起草书信,回到山海关处理公务,距离如此近,仿佛能触摸到天空。
他对诗人的期望很高,希望诗人不要违背他的愿望去别处。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司马在山海关的军事地位和诗人对他深厚的感情。从送别、赞誉到期待,每一部分都充满了深情厚意。同时,诗歌也通过对山海关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其战略重要性,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