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巧连华渚辰,诏传五凤听鸡人。
云霄咫尺颜应喜,玉帛趋跄意总真。
即向彤庭歌既醉,先从玉宇赋千春。
况闻指日收中贵,念及遗黎处处贫。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先是” - 这通常表示事情发生在先。
- “奉命” - 指接到命令或被委托。
- “十七日早” - 指的是具体的时间,即早上。
- “合内外诸臣于五凤楼前祝厘次韵” - “祝厘”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这里可能是说召集所有官员到五凤楼前一起进行某种仪式。
- “华渚辰” - 华渚可能是指一个地名,辰则是指时间。
- “诏传五凤听鸡人” - 这里的“五凤”可能是指皇帝身边的五个重要官员,而“听鸡人”则是指早晨报时的人。
- “云霄咫尺颜应喜” - 咫尺意味着距离很近,颜应喜则是说听到这样的消息,应该会感到非常高兴。
- “玉帛趋跄意总真” - 玉帛是古代的礼仪用具,趋跄则是指恭敬的姿态,意总真是形容态度真诚。
- “即向彤庭歌既醉” - 彤庭可能是指皇宫,在这里指皇帝的庭院。歌既醉可能是指在宴会上喝得醉醺醺的。
- “先从玉宇赋千春” - 玉宇可能是指宫殿,赋千春则是说创作出很多春天的美好景象。
- “况闻指日收中贵” - 中贵可能是指宫中的高官或宦官,这里指的是不久后会收回他们的权力。
- “念及遗黎处处贫” - 遗黎可能是指那些被遗忘或忽视的人群。
译文:
我们按照皇上的命令,在十七日上午集合所有官员,在五凤楼前进行祝厘仪式。
华渚的早晨,皇上的诏书传来,让人听到了五凤楼前的鸡鸣之声。
听说朝廷将很快收回中贵的权力,想起那些被遗忘的人们,他们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皇帝命令集合官员进行祝厘仪式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民众苦难的关注。诗中的用词简洁明了,但含义深远。特别是最后一句,通过对宫廷和民间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不平等,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状况的担忧和不满。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思考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