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衔杯傍早梅,谁能不羡百花魁。
上林已就相如赋,骏骨将逢郭隗台。
三策献馀春宴渥,五云深处杏园开。
王褒即有贤臣颂,凤起丹山蛰起雷。
诗句释义:
雪霁衔杯傍早梅,谁能不羡百花魁。
“雪霁”意味着雪后天晴。
“衔杯”是把酒杯放在嘴里含着的动作。
“傍”靠近,接近的意思。
“早梅”指的是春天的梅花,这里指梅花盛开。
“谁”疑问词,表示反问的语气。
“能不羡百花魁”意思是“谁能不想去羡慕百花之王”。
上林已就相如赋,骏骨将逢郭隗台。
“上林”在古代是指帝王的园林,这里是借指朝廷或者官场。
“已就相如赋”中的“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这里的“赋”指的是诗歌或赋。
“骏骨”指杰出的才能。
“将逢郭隗台”中的“郭隗台”指的是古代的一个贤才聚集的地方,比喻能够赏识并重用人才的平台。
三策献馀春宴渥,五云深处杏园开。
“三策”可能指的是某种策略或计策。
“余春”指剩余的春天时光,也暗示着剩余的机会或时间。
“宴渥”意即宴请,享受宴会。
“五云”在这里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形容美好的景象或环境。
“杏园”通常与春天有关,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王褒即有贤臣颂,凤起丹山蛰起雷。
“王褒”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其清廉著称。
“贤臣颂”指的是赞美贤臣的文章或诗歌。
“凤起丹山”中的“凤”指凤凰,是吉祥的象征。
“丹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高远和崇高的地位。
“蛰起雷”中的“蛰”指的是冬眠,这里比喻隐忍或等待时机。
译文:
雪后初晴,我手持酒杯亲近早梅,谁能不羡慕这百花之王?
上林苑中已经有了司马相如的赋文,那杰出之才即将遇到郭隗台。
你有三策献出余春宴的美好,五云之中杏花盛开。
王褒那里已经赞美了贤臣的颂歌,凤凰从丹山中腾飞而起,雷声震动大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才华出众者的期望与赞赏。诗人通过对比自然景物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贤臣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