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五亩园,当檐二华峙。
山灵似有情,不约忽来此。
【注释】
①庭:庭院。
②奇石:奇异的石头。
③维益:人名,此处指诗人自己。
④汝修:人名,此处指诗人的朋友。
⑤弘甫:人名,此处指诗人的朋友。
⑥欣然:喜悦地。
⑦禅僧:修行的人。
【赏析】
《移石》是唐代诗人张维和、李汝修及友人弘甫的作品。诗中以移置庭院中的四块奇石为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他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首句“我有五亩园”写诗人在庭院中拥有一亩大的园林,并把它比作自己的家。接着“当檐二华峙”,用“二华”来比喻两株高大茂盛的梧桐树。梧桐树挺拔向上,枝叶繁茂,给庭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庭院的喜爱与得意的心情。
次句“山灵似有情,不约忽来此”。这里用拟人化手法描绘出山神的形象,它好像很懂得人情味,有意无意地把奇石移到庭院。“不约忽来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神的感激之情。
第三句“山灵似有情”,写山神好像很有情感一样,把奇石移到庭院;“不约忽来此”写山神好像很了解诗人的意思,有意无意地把奇石移到庭院。
第四句“山灵似有情,不约忽来此”重复一遍,强调山神好像很有情感一样,把奇石移到庭院;“不约忽来此”重复一遍,强调山神好像很了解诗人的意思,有意无意地把奇石移到庭院。
第五、六句“中有双石亭,高标跨水湄”,“中有双石亭,高标跨水湄”描写了诗人移置庭院中的奇石所构成的景致。“双石亭”是奇石所在的位置,“高标跨水湄”是奇石的高度。
第七句“山灵似有情,不约忽来此”,再次强调山神好像很有情感一样,把奇石移到庭院;第八句“中有双石亭,高标跨水湄”,“山灵似有情,不约忽来此”再次强调山神好像很有情感一样,把奇石移到庭院,表明诗人对这种奇石的喜爱之情。
第九、十句“我欲因兹老此境,结庐当此屋之隅”,“我欲因兹老此境,结庐当此屋之隅”是说因为喜欢庭院里的奇石,所以想住在这里养老。“结庐”指盖房子或居住的意思,“当此屋之隅”指建在院落一角的房子。
第十一句“庭前有奇石,磊落堪玩赏”,“庭前有奇石,磊落堪玩赏”写庭前的奇石,其形状奇特,可以观赏玩赏。
第十二句“君看此石好,应与山灵语”,写君看庭前的奇石,其形状奇特,应该跟山神对话吧。“应与山灵语”的意思是奇石的形状奇特,应该跟山神对话吧。
第十三句“我来欲问石,石应知我心”,“我来欲问石,石应知我心”写我来到庭院想要询问奇石,奇石应该知道我的心事吧。“石应知我心”的意思是奇石知道我的心思。
第十四句“君不见古人云,移花得花还,移石得石全。”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意思是你看古人曾经说过:“把花朵移植到别处,它仍然是原来那个花朵。”“把奇石移植到别处,它也是原样不动。”
第十五句“今我移奇石,君亦莫惊怪”,“今我移奇石,君亦莫惊怪”是说今天我把奇石移动到这里来了,你不要吃惊吧。“君亦莫惊怪”的意思是你不要惊讶。
第十六句“移石得奇趣,自可娱晚景”,“移石得奇趣,自可娱晚景”意思是把奇石移动到这里来,可以增加生活的趣味。“自可娱晚景”的意思是自可娱乐晚年时光。
第十七、十八句“我亦有五亩园,当檐二华峙,山灵似有情,不约忽来此,中有双石亭,高标跨水湄,我欲因兹老此境,结庐当此屋之隅。庭前有奇石,磊落堪玩赏,君看此石好,应与山灵语,我来欲问石,石应知我心。君不见古人云,移花得花还,移石得石全。今我移奇石,君亦莫惊怪,移石得奇趣,自可娱晚景。我亦有五亩园,当檐二华峙。山灵似有情,不约忽来此。中有双石亭,高标跨水湄。我欲因兹老此境,结庐当此屋之隅。庭前有奇石,磊落堪玩赏。君看此石好,应与山灵语,我来欲问石,石应知我心。君不见古人云,移花得花还,移石得石全。”最后几句都是写自己喜欢庭院里的奇石,想在那里养老,结庐建房,欣赏奇石。同时也可以娱乐晚年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